《蟹工船》 無產階級文學經典

「對人在丸之內大廈的董事們來說,工人死在北鄂霍次克海,根本就不痛不癢。資本主義按著它的邏輯已走入死胡同……」──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小說《蟹工船》是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也被視為無產階級文學的必讀之作。書中描寫被騙到「蟹工船」上參加季節性捕蟹的工農群眾,實際上是被迫害剝削、從事種種非人勞動,他們逐漸醒悟,群起為自己的權益抗爭,結果遭到鎮壓而失敗。

小林多喜二生於貧窮的佃農家庭,從小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在伯父資助下,從小學讀到高等商業學校畢業,進入小樽一家銀行上班。他在學生時期即熱愛創作,此時期的作品隱約已可看出反資本主義的意味。1929年,他發表小說《在外地主》,揭露銀行勾結地主剝削農民的罪行,被銀行開除。

隔年,他遷居東京,成為職業作家和革命家。他參加日本共產黨,成為革命作家組織的主要領導人,他的作品取材自現實社會,往往帶有明顯的無政府主義傾向,書中主人翁往往是遭受無情打壓卻仍樂觀頑強的無產階級,與蠻橫腐敗的政府形成強烈對比,小林多喜二也因此成了日本當局的眼中釘。

1933年2月20日,他與革命同志祕密聯繫時,不幸被軍警特務逮捕,最後被殘忍拷打至死,得年30歲。消息傳出,國際上譴責日本法西斯的聲浪不斷,作家魯迅更於第一時間拍去唁電,表示深沉悼念。小林多喜二的遺作《為黨生活的人》在他死後出版,他以個人地下革命活動的經驗爲素材,描述當時日本工人階級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而引發的革命鬥爭。

Photo from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