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小說經典 《追憶似水年華》四整頁寫記憶氣味

photo from Flickr by Karen Booth

「我呆呆地舀起一匙剛才浸過瑪德蓮的熱茶到唇邊,溫熱且摻著蛋糕碎屑的茶水一沾染我的上顎,我不禁渾身一顫,停下動作,專心一意感受那一刻在我的體內發生的絕妙變化……驀地,記憶甦醒了。那正是那段待在貢布雷期間、每個周日早晨都會嘗到的瑪德蓮蛋糕的滋味。

這種小點心之前都沒能讓我想起任何事……也或許是因為那些記憶被束之高閣、拋在腦後的時間太久,以至於現在什麼也沒有留下,一切皆已散落。」──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在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普魯斯特用整整四頁的篇幅細膩描繪失意的主人翁因嘗到熟悉的氣味,召喚出誤以為被擱置、丟失的童年時光,當茶的餘韻在口中散開,思緒沾染上瑪德蓮的清香,過往原來歷歷在目。這段關於氣味、嗅覺與記憶的文字被記憶心理學家以「普魯斯特現象」代稱,也讓這塊扇貝形的小蛋糕搖身成為法國的明星甜點。

普魯斯特,這位西方意識流小說的開創者,用14年的時間寫出《追憶似水年華》七部曲,融合了自傳、小說與評論,雖然文中有一個「我」作為主體,卻沒有貫徹始終的故事情節,而是充斥著「我」的跳躍式回憶。法文原文共有三千頁,被譽為法國文學代表作。

同樣擅長意識流手法的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曾在讀了《追憶似水年華》後感嘆:「以後還有什麼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