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你媽覺得你會冷、學校覺得你該懂──大學真的知道大學生需要什麼嗎?

看到新聞,中正大學學生倡議廢除資訊能力測驗,覺得很高興,因為資訊能力測驗是我生命中的一塊陰影。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 Power Point 的操作測驗帶給我很大壓力,這並不是因為它很難,而是因為題目指定的素材和完成品都非常醜。在練習題庫和現場考試的過程中,我腦子裡動不動就浮現類似這樣的對話:

面試官:為什麼你想來我們這裡當設計師?
朱家安:我從高中就對設計很有興趣,雖然大學念了哲學系,不過……
面試官:說到大學,有人提供給我們這份簡報檔案,據說是你大學的時候做的……
朱家安:那……那是學校資訊能力測驗……
面試官:但是你依然用自己的意志生產了如此悖離美學的東西,不是嗎?
朱家安:我……我……
面試官:你走吧,世界上還有很多跟美感無關的志業可以讓你發揮。

資訊能力測驗?

有一些大學,像是中正大學,把資訊能力測驗當成畢業門檻,學生必須通過才能畢業。恰當的畢業門檻會鼓勵學生培養真的有用的能力,爛的門檻則可能勞民傷財。

2007 年九月我升上哲學系三年級,意識到自己該開始準備資訊能力測驗。資訊能力測驗一直都是從題庫出題,也就是說,只要做過題庫並有基本的記憶力,大概不會有什麼問題。我從電算中心網站下載題庫檔案,打開之後馬上了解為學長姊都說資訊能力測驗「很廢」。那些題目不但過時,而且其中部分幾乎無法帶來任何有用的知識。我記得當時有一題問:

在 Windows Vista Business 中,在下列何項資料夾的檢視模式下,無法拖曳圖示移動位置?
a. 並排、b. 詳細資料、c. 小圖示、d. 清單

這題很明確是在考學生對於操作系統介面的知識。然而它選的考點簡直莫名:就算事前不知道哪種檢視模式底下可以拖曳圖示,又怎樣?真的遇到的時候用滑鼠拖拖看不就好了?這題目設計顯然沒考慮到真正的使用者處境。我曾經試著設想,在什麼情況下,這種白癡題目帶來的知識會真的派上用場,我想到的情況類似這樣:

綁架你的人是個瘋子,他要你在 Windows Vista Business 底下表演拖曳圖示,他允許你自由設定檢視模式,但特別強調:只要你嘗試拖曳圖示卻失敗,他就會開槍把你打死。

資訊能力測驗除了學科(選擇題)之外還有術科(實作)。術科的考法是要求學生藉由指定的辦公軟體(Word、Excel 和 Power Point)把指定的檔案弄成指定的樣子。術科當然也有題庫,所以你不能期望那些把操作順序背下來應考的學生因此養成多基本的使用能力。

大學你真的知道你學生需要什麼嗎?

我曾經寫文章討論中正大學把資訊能力測驗當成畢業門檻的問題。後來在臉書上發問,發現許多大學都有不合理的畢業門檻,例如學生自費的英文檢定、服務學習、「專業倫理」等等。

以中正大學為例,學校判斷學生需要資訊能力,但沒有仔細研究學生到底需要哪些能力,並依照需求設計題目,最後題目只好被學生貼上網恥笑

顯然大學不知道學生需要什麼,但基於招生或計畫補助的理由,又需要做做樣子。然而,各種大學的各種做法,可能引來不同的道德疑慮。

1. 想像「你心目中的畢業生」的時候不要太 high

大學不該以文憑要脅學生去做無助於他們該進行的學習的事情。

我知道有一些教育家會說,學生該學習的事情太廣了,光是這個界定,就已經無所不包。我可以理解,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有些學校會把教學宗旨寫得像是要生產下一任教宗一樣。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

一群小朋友在玩,其中一個穿著大外套,看起來有點突兀。
其它小朋友:你很冷嗎怎麼穿那麼多?
大外套小朋友:有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

大學應該審慎考慮,自己是否加諸太多不切實際期望在學生身上。

2. 大學應該對自己設定的目標負責

大學是教育機構,不是檢定機構。除了設定教學目標之外,學校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自己提供的測驗和門檻真的有助於學生朝向該目標前進。

例如說,如果有學校規定「為了協助學生成為具備包容心和同理心的民主社會公民,所有學生畢業前需修畢 4 學分的『專業倫理』課程」,但是卻像這所學校那樣找個歧視同性戀的人來上課,手段和目標就明顯不符。

3. 學生是學生,不是你的員工

學校應該避免以教育之名叫學生免費幫學校做事。

很多學校有服務學習學分:學生畢業之前必須做幾十個小時的白工。在我聽到的例子裡面,大多數學生選擇就近幫自己所屬的院或系跑腿、整理文、打掃。我懷疑這些事情除了幫學校省錢之外,能有什麼教育效果。

另一種剝削學生的方法,是規定學生畢業前要辦展。學校會規定展覽的最小規模,並提供少到令人翻白眼的經費。而學生為了畢業成績還是必須死命做好的展覽,最後成為學校的招生宣傳。

4. 圖利廠商、破壞自由競爭

學校為了方便,有時候會不顧副作用選擇不好的測驗方式。

例如即便現在已經有多種辦公軟體選擇(Google Drive、OpenOffice、Apple……),中正大學的資訊能力測驗考的依然是微軟的 Office 系列。而政大「廢除英外語畢業門檻推動小組」也質疑學校規定學生考校外的英文檢定,不但侵犯學生財產權,也有圖利特定廠商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這種圖方便的做法,也連帶顯示校方對於測驗標的並不了解。舉例而言,如果學校真的很懂資訊,他們就會知道,依照開源精神,開源社群應該會樂於協助學校設計 OpenOffice 題庫,讓學生多一種選擇。

大學的問題是大學的政治

大學作為複雜機關,難免效率不彰或決策失誤。在現代社會,這類問題很大程度仰賴矯正機制處理,換句話說,只要能維持內部健康的政治環境,大學就可以自我修正,依據事實和客觀辯論來決策。

然而事實上,當學生察覺並抗議不適切的畢業門檻,可能眼前浮現的又是另一層不健康的問題。例如抗議資訊能力測驗的中正大學牧夫們社,就發現學生議會的議員是申請制,並不能代表學生意見;而負責決定畢業門檻的校務會議,在這方面則有名無實

畢業門檻的問題,看起來像是教育問題。但在實務上,考慮到它往往牽涉眾多道德選擇,我們必須把它當成政治問題來處理。在民主社會,政治是無所不在的。而我們每個人現在正在培養的政治素養,也決定了這個社會未來的面貌。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ets Adviser

延伸閱讀:

朱家 安不要偷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