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塔愛看書】《孤隱的王者》:傳承平實企業家的精神與力量

2014 年 11 月 27 日,一個看似尋常的日子,卻有一位具有無比影響力的企業家離我們遠去。台塑集團的掌門人王永在先生,在這一天離開人世,享壽九十三歲。報端上雖然只有不算太大的篇幅揭露這則訊息,但回顧王永在先生的一生,卻對臺灣實業界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當然,說到王永在先生,大家會立刻聯想起家喻戶曉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提起王永慶先生,大家都津津樂道他發跡的故事,即使是年輕的世代也有所聽聞,甚至能夠說上幾段與王家有關的軼聞。

但對於「經營之神」的胞弟王永在先生,知道的人卻相對少很多。他出生於 1921 年 1 月 24 日,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縣,從小在新店直潭地區生長。他出身貧苦的茶農之家,就讀崇文小學和成淵初中,十二歲起即開始打工賺錢養家,初中畢業後不再升學,與其二兄王永成到嘉義王永慶開設的米店中幫忙。

王永在先生相形低調許多,外界更不清楚他究竟在台塑王國之內扮演什麼角色?對於臺灣塑膠、化工等產業又有哪些的貢獻?翻開台塑的發跡史,誠然到處都可以看到有關王永慶先生(Y.C. Wang)的足跡,卻鮮少發現王永在先生(Y.T. Wang)的印記,但如果沒有這位平實的企業家的襄助,王家是不可能闢建今日如斯的巨大版圖。

就像《孤隱的王者:台塑守護之神王永在》一書的標題,外界總是習慣把台塑集團的光環永遠留給王永慶先生,但在背後默默守護幾萬人的力量卻來自於王永在先生。他,就像一位孤隱的王者。

本書作者姚惠珍女士,原本是一位媒體工作者,曾任職於《商業周刊》、《工商時報》與《蘋果日報》等多家媒體。她觀察台塑集團發展長達十多年,對王永在的生平也有相當細膩的認知與了解。透過這本書的書寫,讓更多人知道了王家兩位兄弟當初是如何闖出一片天,也鉅細靡遺地分析了王家兩位企業家的個性,一如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所提及:倘若沒有王永在,就沒有現在的六輕,當王永慶先生享有「經營之神」的光環,王永在先生也應該被外界所敬重,更該獲得許多的掌聲。

孤隱的王者:台塑守護之神王永在》一書不但談了許多王永在先生貫徹其胞兄意志,將台塑集團發揚光大的故事,也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大家族祕辛。

好比書中提到 2010 年的時候,王永在先生曾經立下遺囑,現場還有律師與第三公正人在場,但從未告知任何一名子女,僅少數人知情。不過,事後當作者姚惠珍求證王文潮的時候,這位王家第二代卻對遺囑抱持懷疑態度,「至少,我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所謂的遺囑;但我父親也不需要立遺囑交代什麼,因為我們都清楚他的想法,就是希望台塑能永續經營,家族和諧和睦。」

這位待人和善卻又低調的企業家,把台塑集團的永續經營放在第一順位,他總是習慣挽起袖子自己動手做。往往都是王永慶先生對外發號施令,再由他接手擘畫所有的局勢,並且鉅細靡遺地著手執行。

「經營之神的弟弟」,這個封號雖然也很神氣,但其實真的不簡單。要在強人背後擁有一片天,王永在先生用一項又一項的成果和數據對外說明。

「六輕,是我這隻青瞑牛蓋的。」王永在先生也有過如斯的霸氣,人卻相當的低調與謙和。提起位於雲林麥寮的第六套輕油裂解廠(六輕),不僅讓台塑集團聞名全球,也讓王永在得以用成果對外證明:自己不只是王永慶的追隨者,更是撐起台塑半壁江山的掌舵者。

在台塑以往近千億的營業額中,單單六輕廠區的貢獻就高達 76%。王永在先生被譽為「六輕總工程師」,當年王永在每星期南下麥寮,親自督導五千億元台幣的大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王永在先生的長子王文淵曾感性地說:「他是全世界最好的弟弟。所有的公益事業他都出一半,但他從不出名。所有人都知道王永慶,不知道他。」本書作者也認為他是影響力最被忽略的企業家,讀完《孤隱的王者:台塑守護之神王永在》這本書之後再仔細想想,果然如此。

王永在先生終其一生,都追隨其胞兄的腳步,也未曾享受一天的掌聲,但我們不能忽略這位辭世的長者,也要感念他多年來對臺灣的奉獻。

不過,隨著這位慈祥長者的辭世,未來包括台塑、長庚醫院等企業的後續發展,將由他的長子王文淵繼續接棒。王家的故事並未畫上休止符,未來的變化也難以預料,讓外界也很好奇,我們不妨繼續看下去吧!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edro Dias

維斯塔愛看書

延伸閱讀:

  1. 南風
  2. 濁水溪三百年
  3. 守護母親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