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線條及字型與觀者對話──與設計師何佳興對談(二)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用線條及字型與觀者對話──與設計師何佳興對談(二)

你覺得簡體字會比較好設計嗎?簡體字筆畫較少,會比較沒有方塊感嗎?

因為文化背景,簡體字是我在設計上最難應用的,目前質量最好的是日本設計的繁體字,但我覺以篆字衍生的篆刻是最有可能性的。因為篆字有標準的基本架構,也能在基本架構上做線條的變化。例如符咒、鳥蟲篆、九疊篆……。若能將篆隸草行楷的邏輯交互應用,還能衍生更多字型設計應用的方法。

所以你才會說線條是你最主要的核心。

因為東方藝術是從線條開始。若是以刻畫符號、甲骨文至繁體字延續的東方藝術,從開始至今都是線條,和西方點線面是不同的大體系。我們講設計,講東方的東西,最後還是談論線條。你看廟的感覺,就像夢裡很魔幻的東西,不像現實會有的,東方的建築也有這種意味,東方的空間感是多點透視,一開始就沒建立在點線面。所以我覺得我的系統也是多重的,像是平行的線條延伸。舞蹈時身體是線條、走勢也是線條、書法的構成是線條動態與空白之間的關係、設計的版面構成都可以用線條來解讀。

創作只是管道,更在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對話

我們聊了不同領域的媒合,透過創作、設計接觸了各式各樣不同領域的人,這些是讓我在創作與生活更密切結合。現在我會意識到,這些事情是用來溝通。以前比較專注自身,追求自我表達;現在則會覺得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該說的話快完結了,所以比較關注能否透過這些事,與不同的人溝通學習,溝通的越是緊密,就能更加了解彼此。

如果生活整體是個圓的話,創作還是我的核心,設計是圓旁邊不同的管道,我在核心上累積,同時持續在管道上與不同人互動、對話、溝通,圓的最外邊則是社會。我覺得這是雙向的,現在我最在意的就是互動的過程,不一定用什麼形式,不一定是寫字、畫圖、生活風格、藝術,只要能透過創作溝通對話的可能,我都覺得滿好的。設計案也是,因為每個設計案都會對應不同的人與議題,我還滿開心在這樣的過程學習。以前會追求極致、設想一個理想的終點,現在則會覺得沒有那個終點,盡力而從容的持續就好了。

我覺得佳興將書法的「當代藝術性」做出來了,跟傳統書法家不同,他將書寫者的身體也加了進去,甚至想來重新定義「書法」、「書寫」,人用各種方式留下的筆觸,就是廣義的書法,包括塗鴉記事。佳興認為,「書法是身體的延伸,」身體不斷成長,就跟書法產生永恆對話,活著就有感覺。東方藝術沒有真正的創新,原創不存在,但是可以在每個當下打開新的面向,就像「一滴水,會乾掉;但流入大海後就不會乾掉了。」

➨➨前集回顧:在方寸間嘗試各種可能──與設計師何佳興對談(一)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