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問自已,也聽別人說
Photo credit: alphaspirit/Shutterstock.com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問自已,也聽別人說

夏天,朋友們到處旅行,看建築、遊山水、吃美食,生活的樣貌於是豐富了起來。學生們也放假了,因此城市裡的每個角落都聞得到熱鬧喧囂的氣味,所有聚在一起的人,他們歡笑的聲音讓炎熱的夏天變得更熱了。

但,還是有寂寞的人吧!我猜想……。

其實,沒有人可以陪著說話、吃飯的時候,打開窗,讓陽光、風進來,或許也能輕鬆的度過一個突然感到空虛的午後。但住在城市裡,似乎連邀請陽光和風到房子裡,都是件奢侈的事情。於是,蝸居生活就變得更加艱困了──對於那些從小就不擅長與人來往的、成年之後又找不到足以安身立命的生活立足點的人來說,隔壁鄰居在夏天夜裡的歡樂笑聲,讓寂寞的人覺得自已彷彿是多餘的。

就像《小貓玫瑰》裡的主角一樣。故事描述一群以烏黑油亮的皮毛而世代聞名的貓,牠們希望能將此優良血統基因傳承後代。故事中的貓母親,卻意外的生下了一隻紅色小貓──她不像一起出生的兄弟姐妹一樣有著高貴的黑色,她全身都是紅的。不僅如此,她很任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她選擇離家,做自已想做的事情,終於在多年後她變成了一個著名搖滾樂團的主唱。她的父母親也才逐漸接受她和她的孩子。

不知道小貓是否也曾有過寂寞的時刻?在故事裡,她成功的移動了自身的社會位置,從受到家族排擠到發現自我的天份,她的自信和堅持或許是成功的關鍵──這樣的故事,激勵人心!但不能停止思考的現實卻是:如何讓每個生命都能像小貓玫瑰那樣,先是發現自已,然後再為自已找到一個發亮的位置?

孩子,或許是一切問題的起點!

《孩子是什麼?》裡我最喜歡的一段話說道:

孩子有小小的手、小小的腳和小小的耳朵。
但是,有時候,他們的想法卻一點兒也不小。
有的時候,孩子的想法很巨大,
大到讓大人發笑,
使他們張大嘴巴說:「啊!」

說到孩子,人們必然會聯想到家庭,雖然是發展的起點;但家庭立足在「社區」裡,它表面上是一個地理位置的標示,但社區裡若有團結的力量,其實是孩子成長學習的重要養分來源之一。把家庭和社區放在一起想像,成人所能給予孩子的,其實一定會多過現行學校體制的內容。

因為學校生活的本質上是在培養競爭的心態和能力,不論個人的文化資源差異、天賦資質,只有在各種評比中勝出的人,才能享受到甜美的果實。至於從沒贏過的人,他們長大後沒有了孩子可愛的臉龐和無邪的笑容,社會對他們的包容也就變得更低了。他們其中的成員,運氣好的,還可以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薪水或許不高,但糊口還不成問題;更多的他們則是在不穩定的工作中,過著度日如年的生活。經常我在路上走著,看著建築工地裡揮汗如雨的工人、在大樓裡忍受垃圾氣味幫忙整理環境的人、在停車場管理小亭蜷縮著身軀的人……。我總忍不住想;他們又何嘗不想過著更好的生活。畢竟眼前的生活,肯定不會是他們從小到大的夢想!

其實,每個生命都是重要的,只不過在資本社會中,生命被視為可以買賣的個體──透過工作勞動換取薪資收入。也因為如此,賺得少的人就會被認為是努力不夠的人。身為其中的一份子,我們卻從來不去問:「是不是社會的分工結構設計出了問題?」也或者我們根本沒有想過,擁有好的工作收入,不全然都是我們自已的功勞,其實是有部份是犧牲了別人的資源而成就了我們自已?

《不是我的錯》裡那個被欺負而流淚的小男孩,身邊每一個人看似跟他有關係的人,對於小男孩的處境,他們都有各自的說法(藉口),只為了撇清自已與他的關係,因為所有人都認為「那是他自已的錯!」

但真的是如此嗎?

《你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裡無國界醫生走訪世界各地,請人們畫下「你最重要的東西」,發現其實金錢往往不是人們的重要選擇,反倒是「家庭」、「環境」、「停止戰爭」……這些才是人們最願意付出心力的事物。因此作者在書後提醒讀者: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你身邊的人,他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你討厭的人,他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請你一樣尊重他們的選擇。
如果大家都能這麼做,
也許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一定可以的。

在發生許多令人害怕的事情之後,我們所能做的,除了更加確認自已最重要的東西之外,同時也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東西,或許才能逐漸穩定人際交流之間的信心,否則未來的我們只能更加擔心,卻也更加無力改變。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

延伸閱讀:

  1. 《小貓玫瑰》/上誼
  2. 《孩子是什麼》/阿布拉
  3. 《不是我的錯》/和英
  4.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