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張圖告訴你為什麼EP同步讓編輯更省事
Photo credit: Steve Cukrov/Shutterstock.com

【老貓出版偵查課】四張圖告訴你為什麼EP同步讓編輯更省事

上期本欄說了出版社現在別無選擇,必須導入 EP 同步(紙書電書同時出版)的工作流程的背景大勢,文末我說:「奇妙的是,如果設定標準的 EP 同步流程,不但電書製作成本可以大幅下降,編輯工作負擔減輕,連美編都不用再手動下段式。」

真有這麼好的事?當然,這就是本文今天要講的事。

美編把編輯已經標記好的編輯指令又刪掉,這是所有工作會變成雙重損耗的關鍵(美編要手動重建一次內文樣式,製作電書又要再來一次)。所以我們的任務是,如何確保編輯下的指令能夠自動化地傳遞給美編。

以現在業界排版標準環境而言,這意思就是如何建立一個可以讓 InDesign 程式能夠自動讀取結構標記的內文檔案,以便讓編輯標記自動送入排版系統。目前要完成這件事唯一的流程是這樣的:

內文→下傳統標記→轉 XML→定義 InDesign 樣式表→InDesign 讀入 XML

就是這樣,InDesign 讀入 XML 的下一秒鐘,整本書稿不管是十萬字、二十萬字,所有大標、小標、內文、圖說、引言……,全部都會自動轉為已經標記好段落樣的排版檔。美編需要微調的東西只 剩下章名頁、表格、註釋,如果你的書稿是文字書的話,基本上讀入 XML 以後,排版工作就已經完成了 95%。美編會非常省事。

你如果注意到上面的工作流程有個加粗的地方,那裡是唯一跟現在編輯部的工作流程不一樣的地方。轉 XML 是什麼意思呢?給你看三張圖你就明白了:

四張圖告訴你為什麼EP同步讓編輯更省事
上圖是一般文字書版面,有大標,有小標,有內文。

四張圖告訴你為什麼EP同步讓編輯更省事
傳統編輯要發排版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文稿上標記「這是大標」「這是小標」。我問過的編輯有人甚至會把書稿印出來,手工用螢光筆在列印稿上畫線做標記(如上圖畫的綠色、黃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