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巨龍吐息間,你在乎的是過去的真相,還是此刻的歲月靜好——石黑一雄《被埋葬的記憶》
文/正好
「我們願意記起不愉快的回憶,即使那會讓我們流淚或氣得發抖。畢竟那不就是我們共同的人生嗎?」
曾以《長日將盡》、《別讓我走》橫掃全球的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睽違文壇多年後的新書《被埋葬的記憶》(The Buried Giant)以看似充滿後亞瑟王時代氛圍的奇幻故事,帶領讀者思考:
如果有一段傷痛的記憶不斷啃噬你,你想要遺忘嗎?縱使也會連帶著讓你遺忘美好的記憶,你也願意在所不惜嗎?
我想大多數的人對這個問題的第一個反應,都會回答:不,我不願意遺忘,即使是不快樂的事情,我都想要記得。
只是,這樣的回答除了情操正確以外,它真的符合人性嗎?或者那不過是直覺反射出正確答案?我一直覺得這是相當有趣的事情,人們面對某些情理分明的問題時,會不假思索地選擇正確答案,但潛意識則會帶領身體在真正面臨時不假思索地做出相反的決定。
倒也不是刻意說謊,而是人性本就不像教條那樣事事黑白分明,而且許多意識比我們想像的埋藏得更深。
上帝知道,一對老夫妻對彼此的愛是一條漫漫長路。祂也明白,少了陰影,便不是完整的愛情。
《被埋葬的記憶》故事發生在亞瑟王死後數年的英國,不列顛人與撒克遜人各有信仰但仍能和平相處,一對老夫妻艾索與碧亞翠絲發現自己老是忘記許多事情,一開始以為是年老記憶力衰退,後來發現整個村莊的人都有類似的狀況,就連幾個禮拜前的事情都記得隱隱約約,而且這狀況似乎已經存在了好些年。
這對老是忘東忘西的老夫妻,有一天忽然發現他們居然忘了自己還有個兒子,那個孩子現在人在何處呢?為什麼不在他們身邊?為什麼不回來看他們?吵架了還是被擄走了?為什麼他們從沒想過去探望兒子?太多謎團,因為想不起來而始終困擾著這對老夫妻。最後他們決定,趁著還記得有兒子這回事,出發去尋找他們的孩子。
這尋找兒子的一路上,有無數危險,那是一個還有食人魔、惡龍與女巫的時代,他們沿途走過陌生的村莊、充滿秘密的隱修士堡壘,遇見了被龍咬傷所以遭村人驅逐的小男孩愛德溫、身負國王神秘任務的戰士威斯頓,還有效忠已故亞瑟王的騎士蓋文。旅途中他們發現了大家之所以不斷遺忘的原因,是那隻藏身山谷裡的巨龍魁里格吐出的氣息,成為迫使人們遺忘的魔法迷霧,只要那隻龍還活著,還呼吸吐息,那麼人們就要不斷地遺忘下去。
於是,這各有使命與盤算的幾個人,在旅途上分分合合,卻都殊途同歸地,在故事末章抵達了巨龍魁里格的身邊。
或許上帝對我們非常不恥,不恥我們做過的什麼事,因此巴不得連祂自己也忘記。
老實說,故事前半段的劇情,讓我不免想到台灣的新聞。很多人覺得台灣人善於遺忘,這話雖然不假,但另一方面也是新聞習慣餵養觀眾片段而零碎的資訊,資訊難以整合構築成較為確實的真相,本來就比較不容易抓到記憶點。而每一則未曾經過深入查證、探討、整合的新聞,在我們心裡以碎裂不完整又處處漏洞的方式存在,豈不跟故事一開始的老夫妻與村人一樣,即使是不久前發生的事情,都記得不清不楚、隱隱約約;而時光不斷流過,越來越多這樣零碎的資訊沖刷,我們不僅愈來愈容易遺忘,更開始變得對大多的新聞事件都無感。
長久下去,縱使我們的世界沒有巨龍吐息,恐怕也只能仿效《冰與火之歌》裡的艾莉亞·史塔克,必須每天睡前一一數算政黨與財團的弊案與暴政,才能確保自己不會忘記。
一旦回憶重現,你想起我曾讓你失望,或是我做過什麼不堪的事,讓你眼中的我再也不是這個樣子,你至少要答應我這件事: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刻你對我的感覺。
旅途中,老先生艾索不斷閃過片段記憶,戰士與騎士都曾見過他,卻都絕口不提當年事,他自己也記不起從前什麼景況下曾與他們相識;老夫妻倆也從一開始深信自己是神仙眷侶,到後來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一直都這麼深愛對方,是否禁得起想起過去後的真相考驗⋯⋯現在這樣子不好嗎?難道不應該就這麼把握現世安好?為什麼非要挑開已經無法挽回難以彌補的過去?為什麼非得破壞現在深愛彼此的真心?
具有遺忘魔力的迷霧,讓曾經走岔路的夫妻毫無芥蒂地重新相愛,讓曾經互相殺伐的兩個種族能夠和諧共存。石黑一雄在這本書裡想說的並非只有人性裡的愛情細節,更隱喻了操縱國族記憶的政治黑手——剛經歷過反課綱微調的我們,很難不聯想起台灣近代史上被輕輕帶過甚至遭到隱瞞、抹黑的事件,我也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我不確定老夫妻的愛情要選擇在遺忘裡繼續相愛,或讓痛苦的回憶導致可能的決裂,那麼對於國族記憶,為什麼要苦苦堅持歷史真相?如果那個真相如此不堪,而且已經無法修補。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因為現實世界裡抹滅歷史的原因,不僅僅是像在故事中那樣單純為了和平,而是為了更深一層的控制,以及保有既得利益者繼續掠奪、傷害的權勢。
因此看清真相、記取教訓,將成為我們最基本的自我保衛機制。
蛆蟲四處流竄,舊傷如何復原?還是你認為靠屠殺和幻術建立起來的和平,可以永遠維繫下去?
維持著石黑一雄向來令人著迷的水墨淡彩風格,十年後再出擊的新書《被埋葬的記憶》,靈感來自許多被隱藏的歷史真相,但他並不告訴我們正確答案,而是讓我們也跟著書中人物,百轉千迴翻來覆去地想。每個人或許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至少,不再是像小學生遇到考卷題目那樣,毫不猶豫、不經思考的制式回答了。
什麼樣的神會希望過犯得到原諒,不必受到懲罰?
原諒或許可以不必懲罰,但必須來自於對真相的理解,要不,那也只是一種鄉愿罷了。這是我讀後的想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