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是作家典範
Photo credit: S_E/Shutterstock.com

【果子離群索書】村上春樹是作家典範

往往,天蒙蒙亮,電腦就開機,待到夜色掩至,驚覺要寫的文稿不過寥寥數字,可怕的是連臉書也沒貼半則,可一整天在電腦前卻感覺忙碌,那麼時間是怎麼流逝的?是了,不斷切換心情,切換視窗,可以面對全世界,就是不想面對一方 WORD。就是這樣的心態,於是,聽一首歌,看一段影片,查訊息,收郵件,聊個天,打個屁,就算乖乖查個資料也會瞄到其他連結而峰峰相連到不知到哪個天邊。是這樣切切換換斷斷續續,切切切,淒淒切切,轉檯般,寫稿像人生人生好像走馬燈,一日無成。

遂懷念起那個遙遠的撥接上網的時代,撥接響音刺耳,龜速搭配天價,只得耳聰目明,一邊上網一邊注意電腦螢幕連線時間,每五分鐘 1.7 元,快滿一個計費單位便切斷連線,以離線模式閱讀。

那時資料不多,網民不多,貼文沒有獲利可能,只為可能的未來那一點光,就傻傻行進。而當時的未來也就是現在,比以前多了點光,但也照亮不了多少前程。反而拜寬頻之賜,不擔心連線時間,享受寬頻飆速,卻不能不承認那是寫稿殺手。用電腦寫作,享受查資料之便,改稿打字之便,但分神的事太多了。

分出去的神的就在電腦裡,成也電腦,敗也電腦。

昔者管寧割席,只為同席讀書時,同窗華歆見達官貴人搭高級座車經過門前而棄書出門觀望。為外界事物所分心,彷彿罪大惡極,寧可斷交不與同儕。管寧再世,恐怕我們(是我們,像我這樣症頭的,多矣,你你你,還有你,都是,別看別人。)都被他封鎖了。

只因為寫稿的大敵就是網路,電腦裡面有一個世界叫做網路,比馬路還吸引人。既生瑜,何生亮,瀏覽器 WORD 為何同置一部電腦裡?就這樣分心,時間分分秒秒不知不覺過去,死線更近了。天帝說,死線近了,你要悔改。

但好難改啊,有時候真想把一些快筆多產的作家玉照貼在電腦上,或下載到螢幕桌面,有拜有保庇,不一定祈求產量豐富,至少快一些,像小學生寫作業一樣,趕快寫好趕快出去玩。

但快慢是個性,也可能牽涉到才分、態度。事有所成的創作者不一定快,但一定守紀律,專注。沒有例外。《創作者的日常生活》看好幾遍,一方面看創作者的軼聞趣事,一方面學點訣竅絕活,這時發現沒有快筆的法門,習慣各自不同,相同的是專注與紀律,缺一不可。

近來網路流傳村上春樹的一段訪談,村上春樹日復一日,認真勤奮,紀律變成規律,鐘擺一樣,用意志力當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