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論檢查處處有,原來這些赫赫有名的書,都曾被檢舉過!
編譯/陳慧敏
位於美國印第安那州的馮內果(Kurt Vonnegut)紀念圖書館一角,禁書層層圍成書獄,「囚犯」就被關在裡面讀書。囚犯之一,是德堡大學圖書館館長普范恩(Rick Provine)。而這是響應美國禁書週的活動,由圖書館大剌剌擺出禁書,鼓勵路過的讀者一起閱讀,以捍衛言論自由。
Back our #BannedBooksWeek @kickstarter & join the fight against censorship: http://t.co/f8m7mJzd9v pic.twitter.com/PRdotOSdyA
— Vonnegut Library (@VonnegutLibrary) September 17, 2015
《IBTimes》報導,身為黑色幽默作家馮內果書迷的普范恩說,禁書侷限了想法,更限制創意和進步,寫作和藝術的力量,會讓人們看到從藝術家視角帶來的真實,讀者和藝術消費者從而可以發展出他們前所未有的想法,因此,他想用自己的影響力去鼓勵更多人閱讀禁書。
而這個活動選在馮內果紀念圖書館舉行更是別具意義,馮內果本人就是極具爭議的人物,作品也不時挑戰言論審查尺度,而他的名言更是:「言論審查去死吧!」、「給我知識,要不然讓我死。」
禁書週最早是 1982 年 9 月 27 日到 10 月 3 日由圖書館員夸克(Judith Krug)舉辦,不僅獲得公立和學校圖書館、獨立書店、教師響應,發起閱讀禁書活動,連五大國際出版社也都自主串連,發起禁書促銷活動,以反對言論管制。
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旗下的知識自由辦公室(Office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透過通報,統計出 2014 年遭受讀者檢舉(challenged)的書籍共有 311 本,而從 1982 年活動開辦以來,短短 30 年間,更有高達 11,300 本書曾被檢舉。幸好,這些書,大多最後並未被下架。
青少年書籍 最容易被放大鏡檢視
禁書週今年特地關注青少年文學,公佈十大最常被檢舉的青少年讀本,其中,《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五度五關,從 2010 年以來年年上榜。作家亞歷斯去年就曾感嘆地說,這本書被禁,反而引發好奇心和人氣,很感謝各地有人封鎖查禁這本書,引發更多人來讀這本書。
《拉斯維加斯評論》指出,鎖定 12 到 19 歲的青少年讀物特別複雜微妙,一旦處理到離婚、宗教、性關係、藥物濫用、霸凌、性別和性傾向等議題,都很容易造成緊張。
與一般人想像的不同,現在許多言論檢查,其實不一定來自政府,而許多是來自讀者本身。韓德森圖書館(Henderson Libraries)助理館長韓妮黛(Gayle Hornaday) 就在《拉斯維加斯評論》的採訪中表示,甚至連《哈利波特》都曾被家長檢舉,希望能加註「這是個恐怖故事」的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