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派京劇第三代胡文閣親自解說──《貴妃醉酒》精巧之美,就藏在細節裡
文、攝影/林宣瑋
梅蘭芳為首的梅派,演繹《貴妃醉酒》的精髓,其實全在細節裡,處處可見梅蘭芳精巧設計。
胡文閣先生是梅派京劇的第三代傳人,師從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趁著日前【品讀北京】系列活動,也親自示範了《貴妃醉酒》的片段。
他進一步解釋,梅蘭芳在唱《貴妃醉酒》時,就改變了傳統唱腔。原本的貴妃醉酒有調情之意,但經梅蘭芳改編後,原本的嫵媚之情變成高雅姿態,而且也以特殊的「高拉低唱」的方式詮釋。
胡文閣認為,之所以用高拉低唱的方式呈現,是考慮到時空背景:貴妃醉酒的情景是皇宮、夜晚,當時的楊玉環是相當得意地向唐玄宗邀寵,如果用很高的腔調去唱,那麼就沒有高雅的感覺;若用高拉低唱的方式,聲音的調是低的、一旁胡琴的調是高的,那麼就營造出一種昏沈感,體現貴妃醉酒的真諦。
小失誤反促成絕配!
而且梅蘭芳在《貴妃醉酒》上的創新,還不只在唱腔上。中間轉變的玄妙,也可在扇子的運用中看出:
《貴妃醉酒》原本搭配一把小鵝毛扇,但在有次演出時,管理道具的人忘了帶,原本害怕遭梅蘭芳責怪,想不到梅大師知曉後,反而相當開心,竟然跟他說:「若沒有扇子,你就隨便給我找把吧!」。
於是梅大師拿著臨時找到的摺扇演出,博得滿堂喝采。演出後梅蘭芳就開始思考:「楊玉環這個人物,畢竟是三千寵愛於一身,如果太俗,那麼唐玄宗也看不上眼,相較的,高雅之氣更為重要。」因此之後的演出,梅蘭芳捨棄鵝毛扇,改用灑金折扇。
然而談到梅派京劇的前景,胡文閣憂心忡忡;他認為當前的任務除了宣傳京劇之美,最重要的還是繼承
現在已經很少男生願意走上京劇之路,導致京劇相當缺乏男旦。雖然也有很多傑出的女性演員,但胡文閣認為,女性演的梅派京劇總是有太多「自己的東西」,很難做到原汁原味。舉例來說,女生通常不願意用梅蘭芳用的「高拉低唱」的唱法。
胡文閣的老師梅葆玖就告訴他:「要老老實實地學他的東西就好。」而因為堅持這點,也讓越來越多人找他。胡文閣是第三代,而他很是希望能夠培養下一代的傳人,將梅派京劇傳承下去,「(我的)責任不光是要宣傳,還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