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馬奎斯筆下的大媽媽,她發掘了諾獎得主尤薩,她是拉美文學界的007,抽屜裡一直擺著尤薩送她的手槍……
編譯/黃彥霖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Mario Vargas Llosa)年輕時為了維持家計到倫敦任教,賺取一年 500 英磅的微薄薪資。某日,「大媽媽」(Big mama)突然找上門來,要他「無需擔心生活費用,立刻辭職離開倫敦,搬到巴塞隆納,好全心投入寫作」。
智利小說家《精靈之屋》作者伊莎貝爾‧阿言德(Isabel Allende)則是這麼形容:「幸而有她,一整個世代的作家才能倚靠自己的作品糊口。她是我筆下每一個字的守護者」。她,是許多重量級西班牙語作家的經紀人與好友,更將聶魯達(Pablo Neruda)和馬奎斯等人介紹給全世界,一手形塑了六、七○年代的「拉美文學大爆炸」。
這些大作家口中一致尊敬的「大媽媽」,就是西班牙語文學界一代出版經紀人卡門‧巴塞爾斯(Carmen Balcells),她的這個稱號其實來自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在 1962 年短篇故事《大媽媽的葬禮》(Big Mama’s Funeral)的角色;一位強勢的長輩。
巴塞爾斯日前於巴塞隆納的家中因心臟病逝世,享年 85 歲。
一手促成拉美文學創作高峰
巴塞爾斯投身出版界超過半個世紀,她的作為一如「大媽媽」這個外號,對每一個曾與她共事過的西語作家來說,巴塞爾斯就像一個母親。
六○年代以前,西語出版界的合約往往不利於創作者,作家們必須忍受超長期且無法修改的廉價版稅條件,無論書賣得好不好,大部份的利潤都會被出版社賺走。巴爾塞斯帶著對於作家及優秀作品的關懷與出版社斡旋,最終不但矯正了西語出版界的舊習,更促成拉美文學的創作高峰。
「當時有的出版同行們叫她叛徒,但她從來沒動搖過。」尤薩說。
巴塞爾斯與她經紀的作家,大多成為好友,但公私分明之間她總儘量保持兩者不會混淆。
有一次,馬奎斯打電話給巴爾塞斯,談話中問及她是否真心愛他,巴爾塞斯說:「我沒辦法回答這問題,你占了我們營收的百分之三十六點二。」
文學界的007,強勢作風讓臺灣與馬奎斯失之交臂
巴爾塞斯的女強人形象深刻烙印在同行之間。拉美文學龍頭 Alfaguara 出版社負責人胡安‧克魯茲(Juan Cruz)曾形容,巴爾塞斯就像是「有殺手執照的超級探員,是文學界的007」;傳說在她辦公桌的抽屜裡始終放著一把尤薩送她的手槍,彷彿隨時都能掏出來要了對手的命。
其實,巴塞爾斯也跟臺灣交過手。1996 年,任職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的郝明義先生有一次機緣能代理《百年孤寂》的繁體字版權,當時巴爾塞斯要求要有一萬美元的預付款,臺灣商務回覆希望能減少預付款的額度,作風俐落的巴爾塞斯隨後就不再有回應了,臺灣與馬奎斯的版權失之交臂,至今再無緣份。
巴爾塞斯同時混合了母親與強人的複雜樣貌,在六○年代將一群連在自己本國都不受重視的拉美作家們推上了國際舞台。
雖有批評家質疑,那個時代身處英美、法國等「先進國家」的編輯們,對於西語文學界的瞭解其實一遢糊塗,甚至會將墨西哥和烏拉圭混為一談,使得拉美作家不僅在在證明自己的寫作能力之前,還得先「證明自己來自拉美」,而不是別的地方,整場所謂的拉美文學大爆炸只是一次幸運的行銷操作。
不過諷刺的是,這群作家在巴爾塞斯的幫助下所獲取的國際聲望,正好是使他們重新受到自己國內讀者重視的原因,彷彿那些書中所描寫的、關於其自身日常生活的微小細節,唯有過了水,得到大西洋另一端的認可才能真正彰顯出來。
2014 年我們失去了作家馬奎斯,2015 年則輪到出版人,充滿魔幻與革命的時代似乎漸漸地離我們而去了。今年也已 79 歲高齡的尤薩在西班牙《國家報》上對逝去的老戰友低懷細語:「卡門,親愛的,我們待會見。」
資料來源:New Yorker、The Guardian、New York Times、Wikipedia-Carmen Balcells、郝明義FB貼文、Censorship Files, The: Latin American Writers and Franco’s Spain、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