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invasive-sampling-extracting-protein-from-parchment-using-eraser-crumbs-Reproduced-by-courtesy-of-The-John-Rylands-Library-University-of-Manchester-2
Photo Credit: University of York

一塊橡皮擦,解開中世紀手抄聖經「子宮牛皮紙」成分之謎!

編譯/白之衡

「子宮牛皮紙」(uterine vellum,可指牛皮或羊皮)真的是子宮做的嗎?還是像某些人相信的,各式各樣的獸皮(包含牛、羊、兔子和松鼠)都能成為成分?我們又需要多少動物才能滿足中世紀那大量的手抄聖經發行量?上面這些問題,長久以來困擾著研究中世紀手抄聖經的學者,但如今有人卻用簡單到不可思議的方法就解答這些問題了。一支由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考古學系的菲迪曼(Sarah Fiddyment)博士和柯林斯(Matthew Collins)教授所領導的跨國科學團隊,利用文具店隨手可得的 PVC 材質橡皮擦,解開中世紀手抄聖經口袋本的成分之謎。

在了解這支團隊的研究成果之前,我們必須先說明長久以來,造成研究困境的因素是什麼。

在造紙術和活版印刷尚未問世的中世紀,所謂的「子宮牛皮紙」,據悉是手抄經典古本所用的最高級紙質。但是到底這種薄度能從 0.28 到 0.03 毫米的牛皮紙(vellum)和羊皮紙(parchment)主要來源是什麼,卻一直沒有定論。因為這種皮紙的紙質極其細緻,再加上中世紀使用的拉丁詞源「abortivum」意指流產,也使人們普遍相信,這種紙取自幼胎或流產動物,卻未能獲得可信的佐證。

UPenn-Ms-Codex 1065-fol-137v
Photo Credit: University of York

要理解其成分,檢驗 DNA 就十分重要了。

過去的檢驗方法,難免對紙造成損傷。比方,據研究得知,馬可波羅(Marco Polo)曾經持有的口袋聖經,已證實由小牛(calf)皮製成。然而,為了得到這個結果,這本擁有 700 年歷史的聖經,必須被研究人員切下 5 毫克的一角,對任何珍本檔案管理員來說,這都如同切下自己內心一角般地難受。

運用橡皮擦產生的靜電效應取得皮紙DNA

所以,回到約克大學的研究團隊,他們想到的方法即是利用橡皮擦產生的靜電效應。

摩擦皮毛產生的靜電會帶起摩擦表面的物質,使毛髮豎起。於是菲迪曼博士想到的是,如果拿橡皮擦摩擦牛皮紙(或羊皮紙),橡皮擦的殘屑能否把皮紙上的 DNA 帶走,並用於化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效果比預期更為便利好用。因為這個方法不必請研究人員慎重地將物件包裝送進研究室化驗,也不必撕毀或破壞紙張,反而可以隨處進行。最終,研究團隊向歐洲與北美地區 14 家檔案館與 40 家圖書館徵集來 300 件以上,西元1200 年到 1819 年之間的樣本,得知皮紙的主要來源只是一般的牛羊,尤以小牛為大宗。

「我們並未發現預期之外的動物成分(指兔子與松鼠等),不過,我們發現在某些單一手抄本中含有一種以上的哺乳類物種,與當地飼養牲口一致。」菲迪曼說。

「結果顯示這種超細致的牛皮紙未必是取自流產或初生動物的超薄皮膚,但可能反映出某種製造流程,在這種流程中使用數種成熟動物的皮膚,製作出擁有類似質地與細緻感的牛皮紙。」

可惜的是,這種製造流程為何並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