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下去,就會長出一片森林──「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揭曉及「小說引力」平臺上線記者會
文/犁客
從 2001 年 1 月 1 日到 2015 年 6 月 30 日,十五年間,臺灣出版了超過千本長篇小說;扣除特定類型之後的文學創作,還有 404 部。五名學者專家就 404 部作品中選出 101 部,作為票選基礎,再依不同地區,進行不同方式的評選──臺灣以跨世代專家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 10 部,上海、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五地則以專家推薦會議的方式,每地各選出 2 部。
「十五年來,選出四百多部小說,從書單裡可以看出作者關注的多元議題;」臺灣的評審之一梅家玲教授表示,「這個評選機制不僅鼓勵了正在創作的小說家,也召喚更多的小說創作者。」
這個「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是「小說引力:華文國際互聯平台」網站的首波活動。
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文訊》雜誌合力籍「小說引力」網站推動的目標,是讓臺灣小說與國際接軌,是故在選出「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之後,將從 2016 年元月開始,讓臺灣《文訊》、香港《字花》、澳門《澳門筆匯》、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上海《上海文學》交換版面,互相刊載這些獲選的長篇小說內容摘錄及專家評介。
從馬來西亞遠道而來參加上線記者會的前拉曼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李樹枝老師說,「臺灣一直是大馬華人的文學朝聖地,我們感謝臺灣文學的多樣性,讓馬華文學可以在臺灣出版,甚至獲得獎項肯定。」
有作家才有作品。「2001~2015 華文長篇小說 20 部」裡的 10 部臺灣作品當中,吳明益、駱以軍及甘耀明都各有兩本作品入選,而甘耀明又是三人當中最年輕的作者;「這份書單上面的創作前輩都是很好的榜樣,」甘耀明認為,「雖然現在幾乎是閱讀的冰河期,但創作與出版仍然繁花似錦。」
「法國小說家尚‧紀沃諾的小說《種樹的男人》一直讓我很感動;」出版甘耀明作品的寶瓶文化社長朱亞君說,「小說裡那個一直孤獨種樹的主角,並沒有人知道他做了什麼,但他種出的森林,在卅年後讓不毛之地長出了美麗的風景。我覺得臺灣文學圈就在做這樣的事,我們默默做著,不一定會有人知道,但持續下去,就會長出一片森林。」
選出小說、交換刊載之後,「小說引力」網站明年也會開始讓六地的作家進行實地交流,繼續推動臺灣創作的國際交流。「國藝會贊助了七個不同創作領域的平台,文學是最後加入的一個;」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致詞時笑著說,「但前幾天報告的時候,董事長指示這個文學的計劃要做三年,我才發現,文學其實是創作裡壓軸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