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數位,因為我要接觸全世界!」《名偵探柯南》出版社青文集團總經理談傳統與轉型
文/青文出版集團總經理 黃詠雪
本文授權自 Voyager
過去的青文出版
「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64 年,儘管青文直至 1990 年才正式踏入漫畫市場,仍是台灣漫畫市場中佼佼者。小學館與講談社是當時青文透過授權引進兒童向漫畫作品的出版社,青文從一家出版文史哲學術專業著作的出版社,逐步轉型為漫畫出版社,廣為周知的長銷漫畫計有《哆啦A夢》、《神奇寶貝》、《名偵探柯南》、《聖鬪士星矢》、《網球王子》等等。如果將青文出版過的作品數做一統計,大約有 3,000 萬冊漫畫作品數曾在市場上流通,光《名偵探柯南》單期最高銷量就可達 11 萬冊。漫畫雜誌發行量的最高紀錄是與小學館共同合作的《快樂快樂月刊》創刊號,其發行冊數達 15 萬冊,這些數字無疑證明了台灣人有多麼喜歡日本漫畫。
除此之外,青文也積極努力經營本土創作,漫畫家周顯宗作品《摺紙戰士》,在國內外榮獲多項大獎,同時授權出版到韓國、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進而拍成電視動畫,在亞洲各國播映,是臺灣第一部本土漫畫改編為動畫,馳名於國際間播映的作品。插畫家 VOFAN 的作品,授權日本 enterbrain 出版,甚至於被封為「光之魔術師」,獲日本寶島社《2013 年度最厲害輕小說》票選為最受矚目的前三十位插畫家,同時擔任日本電玩遊戲「時之永遠(時と永遠∼トキトワ∼,萬代)」的角色設定繪師。
1999 年青文更積極跨足海外市場,設立「香港青文」,除了出版漫畫之外,也增加日系電玩雜誌、電玩攻略本、日系模型雜誌與日系流行雜誌,奠定在台的日系流行娛樂情報出版市場龍頭地位。而出版發行量與銷售量均名列前茅的流行雜誌《mina》、《ViVi》、《with》,在台灣最強大的 7-11 便利商店體系中,女性時尚雜誌市占率最高接近 50%,堪稱臺灣、香港兩地,首家開創日系國際中文版雜誌出版與廣告市場的出版集團。
台灣出版市場的榮景與劇變
許多人可能會想台灣人口約 2,200 萬人,約是日本人口的五分之一不到,日本漫畫在台灣能有多紅? 事實上,台灣是日本漫畫授權海外數量最多、授權金額最高的地區。然而這樣的光環隨著近十年出版市場日趨萎縮,漫畫市場也遭遇到了巨大的衝擊! 根據台灣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資料庫統計,2014 年出版家數比起 2013 年減少了 24 家,營業產值衰退 43 億元(一元= 4 日圓:2015 年 6 月資料),成長率是-15.94%。2010 年以來,衰退率總共是驚人的 38.25%。但這只是平均數,有相當比例的出版社,衰退率比這個數字更慘。
2013、2014 年台灣出版社家數與銷售額統計 | |||
出版社數 | 營業額(千元) | 成長率(%) | |
2009 年 | 1,729 | 32,190,576 | ― |
2010 年 | 1,752 | 31,366,056 | ▽ 2.56 |
2011 年 | 1,771 | 36,751,031 | 17.17 |
2012 年 | 1,740 | 35,244,446 | ▽ 4.10 |
2013 年 | 1,750 | 35,236,761 | ▽ 0.02 |
2014 年 | 1,745 | 26,995,482 | ▽ 23.39 |
2015 年 | 1,721 | 22,692,176 | ▽ 15.94 |
資料來源:台灣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資料庫」 |
而 2015 年1 月,另一方面,出版量也持續減少。由台灣國家圖書館發布的數據看來,2013 年到 2014 年間,共減少了 502 種,幅度非常大。
台灣的出版量數 | ||
出版量 | 前年比 | |
2010 年 | 43,209 | - |
2011 年 | 42,570 | ▽ 639 |
2012 年 | 42,305 | ▽ 265 |
2013 年 | 42,118 | ▽ 187 |
2014 年 | 41,598 | ▽ 520 |
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圖書館「台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 |
追根究柢,漫畫出版衰退之最主要原因就是消費者閱讀習慣的改變,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化及行動上網時代來臨。雖然既有紙本書仍然有死忠讀者擁護,但對行動載具重度使用的年輕族群而言,電子書攜帶方便、隨時隨地可閱讀,又不像紙本需要較大儲放空間的特性,是較具吸引力的。加上大陸網站大量推出所謂的「漢化版」,將未取得版權的日本雜誌或單行本內容發行的隔日就可以快速翻譯成中文版,免費供人閱讀。而台灣取得合法版權的出版社需要經歷授權簽約與製作審查的時間,難以與這種快速又免費的「漢化版」相抗衡。
為了對抗以上趨勢,我們亟思改革。正逢此時,日本出版社對數位授權策略也開始轉變。根據小學館所提供的資料,2013 年日本出版的整體產值(漫畫占其中的 80%),紙本是 1 兆 7 千億日圓,電子書則成長到 1 千億日圓。既然漫畫電子書在日本國內如此蓬勃發展,各家出版社也轉而思考海外的情況是否也大有可為?因此,對於台灣的數位授權亦轉趨開放。
根據台灣遠見天下出版的《遠見》雜誌 2014 年針對電子書的調查,仍有 53.4% 的人知道電子書但沒有讀過,46.4% 讀過電子書,尚有 0.2% 表示不知道有電子書。當紙本書與電子書價格接近時,77% 會選擇紙本書,18% 選電子書,5% 表示不一定。閱讀電子書的裝置,28.6% 為手機,28.3% 為平板,36.5% 為個人電腦,6.2% 為專用閱讀器,最後的 0.3% 為其它載體。通路銷售比上,30% 為 google play,b2b 和 b2L 共佔40%,專案佔 20%,其他零售僅佔 10%。熱門種類排行如下:第一,財經企管、理財、言情小說、輕小說;第二,飲食、興趣、宗教、語言、電腦;第三,漫畫、文學小說、類型小說。
然而現行架上的漫畫品項數其實相當少,此外,台灣電子書的定價邏輯也各有不同,有仿照大陸的包月制,以月租定額無限閱讀;也有單本計價,在單本計費的價格上從五折到七折不等;更有圖書館的專案採購,因應公家機關需求以 B2B 的方法供應;這造成了台灣出版社在跟日本爭取電子版權後作二次授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