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Németh Szilvia

獻給你心中還不肯長大的彼得潘:大人的童話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早上不再賴床?再怎麼睏倦依戀被窩,都還是會把自己從床上拔起來,刷牙洗臉以後,將自己投入上班的洶湧車潮人潮中。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追問問題?故事裡的好人壞人簡單分明,但現實生活裡人總是太多纏夾不清的不同面貌,有時候連自己都不見得分得清。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對每件事都雙眼晶亮充滿好奇?輕易地接受了似是而非的解釋,有時候乾脆自己敷衍自己:我要煩心的事夠雜了,哪有時間管那麼多。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假想手裡的鉛筆盒是飛船,而上頭不同顏色的蠟筆是不同個性的冒險夥伴?只是踏上日復一日的上班路線,做著日復一日的工作。

但在某些時候,我們還是能感覺到,心裡面的那個小小孩在蠢動。他坐在你的大腿上,仰起頭用無辜的亮晶晶大眼睛看著你;他用遙控玩具汽車撞你的皮鞋,把橡皮小鴨放在你的鍵盤上,然後啾一聲噴出水來;他湊到你身邊,把沾滿口水的棒棒糖大方地遞給你,說:「陪我玩。」

他被困在角落裡好久了。「陪我玩嘛。」

你舉目四顧,這城市灰暗危險,充滿拜金與仇恨,你想起從前就是因為這世界太危險,你才決定把這孩子關在心裡底層的,你無力改變世界,只好改變自己。

「陪我玩一下下,一下下就好嘛。」

他還在拉著你的衣角,搖著晃著,還是亮著眼睛望著你。你確實想陪他玩,卻因為生疏有點慌了手腳,接著你想起一個與他相處最好的辦法,安全,而他也一定會喜歡。

你從書櫃裡挑了一本故事書,跟他一起坐在遊戲間的木地板上,靠著舒服的靠枕,翻開第一頁,驚喜地發現,這也是你曾經熟悉、而且非常非常喜歡的那個老故事。

「從前從前,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
選擇在青年節與兒童節跟清明節之際推出「大人的童話」書展,是因為一直覺得這個時間點相當微妙,好像人的一生都可以濃縮在這短短幾天裡似的——在不能過兒童節以後,在還沒過清明節之前,我們漸漸成長老去,但幾乎每個人心裡,都一定藏著一個曾經純真的小臉蛋,縱使為人父母之後,你仍然會在許多時刻發現他的存在,比如說,當你望著櫥窗裡自己兒時曾經很想要的那組樂高,櫥窗玻璃上的倒影,可能正是那個你熟悉的小孩。

也許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放縱自己偶爾孩子氣,但是,陪著心裡的小小孩讀一本書,就像從前孩提時的床邊故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事。我們精選了以下幾種不同類型的選書,希望讓每個你和「小小你」,都能找到你們最喜歡的那些故事。

經典童話
重溫最初最初的故事吧!不管是東洋童話、西洋童話、經典兒童文學,或者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當那些字句在你唇齒之間念誦,當那些文字在你手指捲動下翻頁換行,你會再一次感覺到自己與小小孩之間再也沒有距離。切記,不要用大人世界的邏輯與文學規則評判那些故事,說給孩子的童話,太認真可就輸了呢!

童話變奏
長大後最喜歡的就是在異鄉街頭偶遇兒時好友了!在不同的故事、小說裡,發現熟悉的角色,不就是這種感覺嗎?看著熟悉的角色在不同的編排裡擁有更立體的個性與面貌,就好像重新撿回了一個久未聯絡的朋友,再陪他冒險一次!

魔法書櫃
充滿各種地表上「沒有」的生物與魔法,把想像力的油門踩到最底,就能抵達奇幻小說構建的世界!你兒時最難以忘懷的故事,難道不是那些繽紛的魔法嗎?小小的腦袋裡最不缺的就是特效,和各種不同的殊異生物,奔馳在你可能根本沒去過,搞不好地球上不存在的未知領域裡!揮揮魔杖、展開翅膀、搭上魔毯、跳上飛馬⋯⋯在這裡,和彼得潘共同的探險從來不曾結束!

飛向宇宙
還記得巴斯光年總愛說的那句話嗎:「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科幻小說總能讓我們一秒鐘變成那個在黑夜裡,一邊喊著這句話,一邊把被單披上肩,站在床沿往下跳的小孩。那些發生在未來、外太空、神秘的科學實驗室裡,所有的事情都超酷!一翻書頁,我們就要帶著宇宙最先進的科技、銀河系最聰明的腦袋,出發拯救世界!

南瓜馬車
別以為浪漫愛情只能是小女孩會嚮往,對愛的渴望不分性別性向。只是長大以後,我們逐漸明白愛情多的是千瘡百孔、腐臭生蟲的三級品,各種奇人爛事搭配組合豈止臉書上的一言難盡?那些單純的Happilt ever after,有時候就成了我們的怪罪對象:都是那些故事,害我對這個世界有粉紅色的幻想! 然而愛情的面貌那麼多種,偶爾牽牽小手,偶爾放放閃光,偶爾也要面對愛情也有慾望或暗黑的一面,解開愛情密碼、探索情慾關係,你可以是自己最好的戀人!

各路英雄
不管你曾幻想自己是超人還是神力女超人,是蝙蝠俠還是貓女,是廖添丁還是羅賓漢,是福爾摩斯還是亞森羅蘋,總之,濟弱扶傾的血液一定在你血管中從小就沸騰著!你渴望自己才智過人、武功高強,能為心愛的人打倒一切不公不義。你不知道什麼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但就是看不過去別人瓦上霜?是的,這裡的武俠、推理、偵探、犯罪小說,跟你的胃口最搭!

青春萬歲
在青年節與兒童節之間,其實還有一段尷尬青春期熱烈上演!初初接觸社會的青少年,對於自身與未來的茫然疑惑,其實不難理解。這段時光其實是所有人的心靈地基,挑對一本書,也許就像擁有一個好老師或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