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連男人都心動──鄭成功到底有多帥?
對於日本戰國時代,我似有閱讀障礙,翻過好幾本不同類型的書,始終弄不懂幾位英雄豪傑的縱橫關係,甚至先後輩分。就算記住了,一段時間後又遺忘了。直到有一天,抓起一本書就讀,書名看不出來是講什麼,也沒看簡介,本想翻個幾頁就好,不料一讀就入迷。那是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部分敘述有武俠小說的味道。主人公,猴頭猴腦,被稱猢猻,運用小奸小慧,步步崛起,這誰呢?看到一半我耐不住性子快轉到後半部,果然好大的咖,日後取名為豐臣秀吉。
司馬遼太郎筆下的豐臣秀吉太活了,連帶著小說裡出現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等大名,形象也隨之浮現出來,突然間,我覺得打通了日本戰國史任督二脈,找到切入閱讀的點。
這本書叫《新史太閤記》,初讀時沒概念,不知標明「太閤記」便是豐臣秀吉的故事。
這就是歷史小說的魅力,把讀者從乾枯扁平的歷史教科書救出來,從此海闊天空。
歷史小說,有的寫事,有的寫人。若以人物為主題,範圍較小,焦點集中,較好閱讀,只要有人物活動,時代就有故事。人寫活了,時代也活了。
小說和時代一樣,離不開人物,寫歷史小說,人物成功,小說也成功。最近讀鄭成功,便特別留意作者對其形象的塑造。
鄭成功這人頗可一寫,不是因為趕走荷蘭人的豐功偉業,不是反清復明的忠臣事蹟,而是他所具備的雙重性格,集儒生與暴君於一身,既深謀遠慮,又猛撞衝動,短短卅九歲所展現爆發力,為歷史噴湧出炫目的花火,這一部分太有趣了。
可以想見,若拍成電影,鄭成功的角色不好演,男主角必須是演技派演員,但也得兼顧外形,因為鄭成功是位帥哥,承繼自父親鄭芝龍的俊美。清‧夏琳《閩海紀要》記載:「成功原名森,字大木;……丰儀秀整。……及隆武召見,奇其狀貌,封忠孝伯;撫其背曰:『惜朕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因賜姓朱,改名成功。自是,中外咸稱國姓云。」。
短短幾句把鄭成功的帥與所受到的賞識給表達出來了。但小說不能就這麼幾句,這樣影像感不夠。
這方面陳舜臣處理得很好。《旋風兒:小說鄭成功》透過皇帝所見所想,來勾勒鄭成功的外貌。
在隆武帝與鄭成功會面之前,陳舜臣先提到鄭芝龍:「年輕時的鄭芝龍是個眉目清秀的美男子,男人見到他都會動心。現在雖已年過四十,他那端正的面孔上仍然有著一種動人的神采。」
父子都是美男子。小說分幾個階段描繪隆武帝眼中鄭成功的容顏。
在見到鄭成功(鄭森)的臉之前:
──隆武帝雖然對鄭森抱著某種期待,不過在鄭森抬起臉之前,他內心深處總還殘留著一點老想法,認為鄭森最多也不過是一個海盜的兒子。
在見到鄭成功的臉之際:
──「啊呀!他……」當隆武帝一看到鄭森的臉,不覺吃驚地用手拍著自己的後頸根——跪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男人見了也會動心的美男子。
陳舜臣形容鄭成功的俊美,用的詞句與鄭芝龍幾乎相同:男人見到都會動心。
接下來摹擬隆武帝的心境,把想像的美與實際的美結合起來,這部分相當精彩。
──隆武帝大為震驚,不只是因為這位青年生得眉清目秀,也由於他在長達八年的幽禁期間,沒有什麼樂趣,往往把各種各樣的空想當做生活的樂趣;由於跟外界斷絕接觸,這些空想有時完全脫離現實,甚至變成了幻想。
他不敢向別人說,但他的心中確實經常幻想自己坐在紫禁城的九龍寶座上的英武形象。有時他覺得自己幻想出的這種形象是自己,又不像自己。能登帝位的人應當是「人類的精華」。起碼在鳳陽被禁閉時的隆武帝,確實曾為自己的容貌夠不上人類的精華而苦惱過。因此,他在空想中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年輕英俊,更加威風凜凜,更加五官端正。總之,盡情地美化自己。
他一直精心描繪的理想中的自己——人類的精華,現在卻出現在他的眼前。
隆武帝把他那放在後頸根上的手,慢慢地移到眼睛邊,用它使勁地擦了擦眼睛。
沒錯!這正是人類的精華!這不是初次見面,應當說是再次相見。
隆武帝想像中美好的面容,在鄭成功身上呈現出來,因此他認為,與鄭成功不是初次見面,而是再次相見。初見是在腦子裡,這次會面反而是再次相見。
陳舜臣以隆武帝的眼見為憑與想像成真來描繪鄭成功美男子的形象,不用一個形容詞,不用「貌似潘安」之類抽象的語句,而讀者可以對號入座,把心目中帥哥的形貌轉貼在鄭成功身上。這是小說家的技法,把史書的平面敘述延展成面。
只不過多次出現的「人類的精華」一語,太現代了,實在不像南明時期會使用的詞句。從這個角度來說,與時代背景頗有隔閡感。
可惜的是,小說對鄭成功的性格舉止刻畫得還是不夠。
《梅氏日記》作者,荷蘭土地測量師菲力普‧梅,以俘虜之身觀察到的鄭成功是這樣子的:
他年約四十歲,皮膚略白,面貌端正,那對眼睛很少有靜止的時候,不斷到處閃視。嘴巴常常張開,嘴裡有四、五顆很長、磨得圓圓、間隔大大的牙齒。鬍子不多,長及胸部。他說話的聲音非常嚴厲,咆哮又激昂,說話時動作古怪,好像要用雙手和雙腳飛起來。中等身材,有一條腿略微笨重,右手拇指戴著一個大的骨製指環,用以拉弓。
梅氏觀察力之強,若棄土地測量而就寫作,相信是一流作家。陳舜臣寫鄭成功時,《梅氏日記》可能尚未出現譯本,否則參考之後,可能把鄭氏寫得更活一些。若論描述鄭成功的性情、行為,陳耀昌在《福爾摩沙三族記》裡的表現,比陳舜臣更好。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歷史裡被遺忘及被誤解的鄭成功:
延伸閱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