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編輯室報告】笨蛋,問題是出在⋯⋯
蜜蜂大批消失,我不知道新聞上出現「廢文組」爭議,並紛紛引述日本雜誌《中央公論》提出「國立大學文系不要論」時,是否讓螢幕或報紙前某些人眼前一黑,以為又有什麼要從此不見。
但也只是這樣。新聞變舊聞,遲遲沒有下聞。(其實是率先引起此一爭論之文部科學大臣曾開記者會澄清。以為表達錯誤。),但這樣就夠了。多值得吵,那絕對是熱議題,永遠有得說,看PTT和各大論壇就知道,甚至網路還沒普及,我們的前輩早戰翻天了,二十世紀六零年代,在英國,C·P·斯諾曾引發兩種文化(The Two Cultures)之論戰。C·P·斯諾在相關演講與著作中以「人文」和「科學」為分類,指出其個別的矛盾,又點出對壘的態勢。我好奇的不是這議題竟然可以戰,而是他可以戰這麼久,半個世紀過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可以戰文理,比男生湊在一起就是聊當兵還正常,像問候天氣,起手勢一定是「我念理組我超強」、「廢文組的時候到了」⋯⋯
很奇怪的是,明明是這樣值得討論,正反都能迅速站上打擊火線上隨便就讓賽局拖長到九局的局面,看似容易切入,卻為什麼,真的也讓他們拖到九局?提出以「戰文組」為主題後,這卻成了《外邊世界》創刊以來最長一次等待,交稿期限被拖得非常長,有一度我以為根本不會有人交了。
「快出對子對死他啊。」第四台唐伯虎點秋香的台詞在夏日午後重複一百次,e-mail信箱等不到一篇稿子。
為什麼這樣沒有門檻的,誰都可以跳進來等待揮棒的事情要等這麼久呢?收到稿子後,我忽然明白,因為,「找不到一個具備立即且有效性的打擊點。」
「笨蛋,問題是出在⋯⋯」
多想用一句簡單的陳述就把問題回答了。可話說了一半,出現三秒鐘的停頓。就因為,也許他根本不是問題,但偏偏是問題,為什麼人類會這樣思考?為什麼人們要廢文組?為什麼人們要戰文理⋯⋯
問題是出在⋯⋯
直觀的,背後理路迂迴的,導向性的,從個人心理、社會制度、階級分配到大歷史走向,可以討論的太多太多了。
你可以說,問題是出在教育,什麼時候背誦成為主導,失去背後的思考和邏輯觀之養成,一個被養壞的胃口和腦袋當然出現營養不良的面貌。而是怎樣的教育,讓一個人連基礎的邏輯思考都無法建立,但那又豈關於類組的選擇?
你可以說,問題是出在社會的構成與追求,當功效與速度為導向,人們要求「可見」,當競爭變成以國力、以生產總值或出口淨值等等以數字呈現,當「現代化」成為「高科技」、「實用的」、「問題的有效解決」之代稱,你如何將不可量化、不可見之「精神」、「素養」、「文化」、「美學」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秤其輕重?
你可以說,問題是出在⋯⋯
問題太多太多。
笨蛋,問題也許出在,我們終究只是笨蛋而已。
我們擅長的,是去責罵別人是笨蛋。是去廢除什麼,是為自己是什麼沾沾自喜。但別人是笨蛋,並不能證明自己不是。證明自己不是或是,也不構成選讀什麼組別就表示優越與否。
主要是,文組理組,這完全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分類。我們只是想要把別人圈在那個框框裡而已。方便貼標籤,讓別人有形狀可以描繪。卻不知道,我們也正把自己困住。
我們也許都是笨蛋。
這一期《外邊世界》,讓我們笨的聰明點,或聰明的笨下去,一起聊聊「戰文組」這件事情,伊格言大砲巨艦,專挑點打,從論述方法戰到立論基礎,很有事,歡迎參戰,但前提是,先把文章讀懂。張耀升召喚成長記憶,〈想我理組的兄弟們〉描繪站在人生的分歧點上從此四散的文組理組同學們此後人生拋物線發展,是追憶,更是見證,直指教育缺失和類組得與失。柏青〈為什麼LV、Chanel、Burberry一樓櫥窗總展示包包〉天外飛來亂,其實是藉時尚流行重新思考憑藉「分組」便能爭優劣此一思索之荒謬。
但那有用嗎?
裝睡的人叫不醒。「問題是出在⋯⋯」,也許問題出在,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答案,我們只是想讓別人成為問題。那就是我們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