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_183125153
Photo credit: Erik Kalibayev/Shutterstock.com

英國出版業年報出爐,實體書銷售四年來首度翻紅

編譯/黃彥霖

英國出版商協會(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以下簡稱 PA)發布 2015 年度的英國書市年報,其新聞稿標題下得令人振奮:英國出版牛市現,2015 年整體銷售額成長至 44 億英鎊。這個數字納入了實體、數位及雜誌期刊的營收,雖然只微幅成長了 1.3%,那股樂觀的氣氛卻似乎急於帶給英國出版界上下一點可以遠眺的希望。

這份年報最大的亮點在於實體書銷售額四年來首次翻紅,總值 27.6 億英鎊,成長幅度 0.4%。在經歷了前兩年的萎縮與停滯之後,這薄薄的 0.4% 有了巨大的存在感,讓所有傳統出版商感覺又站回了起跑點。協會執行長羅汀葛(Stephen Lotinga)在年報評論中表示:「數位出版還是整個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在消費者心中印刷書顯然仍占一席之地。」

去年英國在小說與非小說類實體書的銷售成績都還算不錯,非小說與參考書拜著色本,以及影音部落客出書、小瓢蟲童書系列(ladybird books)等不適合數位化的書籍之賜,成長了 9%;實體小說則承續近年青少年文學的風潮,微幅成長 1%。

Bloomsbury 出版社童書部營銷總監霍普金(Emma Hopkin)在年報中解釋,對年輕人來說手機或平板應該是拿來和朋友聊天、打電動的社交工具,當要選擇閱讀載具時,他們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偏好紙本。

零售電子書衰退最多,回到三年前水準

反觀數位出版領域,2015 年似乎則是 PA 有紀錄的七年以來第一次出現衰退,較 2014 年還少了 1.6 %,營收來到 5.54 億英鎊;其中,原來占去數位出版市場四成五的一般電子書(consumer ebooks)衰退最為顯著,下滑約 11%,回到三年前的水準。而兒童與青少年電子書因為少了 2014 年大賣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以及《當個創世神》(Minecraft)遊戲攻略加持,大幅下滑了三成業績。

不過,還先別急著替電子書的未來下定論,因為除了一般書之外,其他類別的電子書,還是有些許成長。舉例來說,教科書整體成長了 9%,其 3.2 億英鎊的營業額是來自於紙本、數位以及出口外銷同時進展的成果;而學術期刊的銷售與訂閱收入也成長了 5%,其 11 億英鎊的營收中,有九成五都是來自數位的貢獻。

雖然英國的教育人士過往大多偏好講義等非制式的教學材料,只把教科書作為教學輔助或根本不採用,但其實英國長期以來都是教科書輸出大國,其教科書銷售有四成來自向海外輸出,教育與學術出版品以及英語教學用書更占圖書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強。

2015 年 11 月初,PA 更為了因應教育部政策中的教科書改革浪潮,而與英國教育出版商協會(The British Education Suppliers Association)合作設計了教科書編寫綱要,進一步催化教科書市場發展,估計這波改革風潮將會在接下來幾年發揮其帶動效果,並影響到其他國家。

數位有聲書成長達三成,幅度亮眼

另外,數位有聲書下載量雖然基數不大,營收只有 1,200 萬英鎊,但其將近三成的成長幅度令人無法忽視,想必在 2016 年也將帶來另一波驚喜。

不過,一切數據都有其侷限性,PA 也坦承這份年報中的資料其實只能涵蓋約 75% 的市場現況。出版媒體《The Digital Reader》就質疑,根據作家收益報告(Author Earnings report),英國 Kindle 電子書銷售額中,除了有三成來自獨立作家,另外還有 15% 來自亞馬遜的貢獻,而這些,都沒有反應在 PA 的年報裡,如何能反應真實情況?。

然而,所有的爭論似乎也都言之過早。

PA 會長派爾(Joanna Prior)在年報的前言中就直言,這些消長都太小了,沒有人可以依此去預期未來的走向,我們所要面對的是一個表現型式更多元(multi-format)且結構更穩定的世界,那些說實體書已死,或電子書將死的觀點都應該被丟掉,紙本書也好、電子書也好,「任何一種書籍格式的成功都不應該被視為是其他的格式失敗」

The Bookseller》雜誌的總編輯瓊斯(Philip Jones)更將話挑得很明:「出版市場確實正受到一連串的重擊,但拳頭並不是來自數位出版。」就他的觀察,英國電子書市規模其實跟2009年時差不了多少,整個出版界(包含實體與數位)也是;換句話說,我們在原地打轉。

國際出版市場雜誌《Publishing Perspectives》的總編安德森(Porter Anderson)也提醒所有關注出版業的有心人,別讓這些數字間的互相增減模糊了你觀看全局的眼光:實體書成長(一點點),電子書衰退(一點點),整體書市成長(一點點),我們其實是在苦中作樂。在這場「書市大戰」中的每個人都想要贏,也應該要贏,對出版界來說最好的情況應該是,紙本、電子、有聲以及任何未來可能出現的形式都同時成長,沒有衰退。

攜手共進,讓每個人都是贏家,這是安德森的結論。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安心地對整個出版界的未來(而不只是其中一種發行方式)抱持真正的樂觀。

更多書市觀察:

  1. 4大趨勢,解讀2016年電子書&出版市場發展
  2. 2015 Readmoo年度閱讀報告:行動化與生活化為發展兩大主軸

資料來源:Publishing Perspectives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The Bookseller 1The Bookseller 2The Digital Reader教育部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