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不要偷懶了】經典放在脈絡裡:《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redrik Rubensson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經典放在脈絡裡:《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

沃伯頓(Nigel Warburton)在英國開放大學教哲學,也是哲學廣播「Philosophy Bites」的創辦人之一。2014年我曾介紹沃伯頓寫的簡單哲學史:《哲學的40堂公開課》,今年漫遊者文化再度引進他的作品《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在這本書裡,沃伯頓把32本哲學經典裡的重要想法整理成短篇幅的說明,讓人可以快速抓到重點,並了解那些經典在當代脈絡裡的位置。

經典閱讀的障礙

「經典」這個詞在現代令人五味雜陳。一方面它們是大家公認重要的著作,另一方面,即便很少有人敢說自己讀通了一部或兩部經典,但在那些討論經典的場合,人總是會感受到一點壓力,要避免別人發現自己一本也沒試著讀過。說到底,每個人(或者說,每個試著讀過經典的人)都會承認的事情大概是:大多數的經典都不好讀,而有部分經典,甚至連專家都無法確認合理的詮釋。

有些人樂於面對這種「無法確定詮釋」的現況,並願意花費時間研究哪種詮釋最符合原作的意念。我不喜歡這種工作,因為對我來說,無法確定詮釋代表無法確定原作者說了些什麼,無法確定原作者說了些什麼,則代表無法確定原作者的想法有沒有價值。我閱讀的時候希望我知道我在讀些什麼,無法確定詮釋,代表我無法確認這件事,在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不讀,而不是給予高評價。你不能說「即便我們到現在都還不確定XXX說了些什麼,但是XXX的想法是有價值的,因為當代許多學者都這樣認為」,除非你願意訴諸權威。

當然,並非所有經典都會落到非常極端的,我們根本搞不清楚它們在說些什麼的地步。事實上,對於現存大部分的經典,即便無法通盤掌握,過去的學者通常也至少都為它們的某個部分抓出了一些重要的、學界有大致共識的說法。這些說法通常不像經典原文那樣模糊誨澀,而是真的讓一般人可望理解的。在《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裡,沃伯頓要介紹的,就是32個這類說法。現代人要閱讀經典,有很多障礙,以下我將說明沃伯頓用了什麼方法來舒緩這些障礙。

將論述化為論證

經典閱讀的最嚴重障礙,在我看來,是「找不到」的障礙。有些人談到經典的時候,會使用「言簡意賅」、「字字珠璣」等形容詞,但事實上有些經典的廢話超級多,所有的可理解內容都藏在層層修辭法後面,如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頭栽下去看,得花很多力氣才找得到重點。

沃伯頓如何協助我們舒緩「找不到」的障礙呢?除了整理哲學家的洞見之外,他也致力於整理哲學家的論證。

哲學家的想法值得讀,通常不只是因為他的意見新穎有創見,而且是因為他有辦法為那些新穎有創見的意見提供好理由和論證。在這本書裡,沃伯頓的主要貢獻除了整理出哲學家的想法之外,也在於把這些想法以可以辨識的論證形式展現。哲學家的想法,以及支持此想法的理由,在沃伯頓的筆下呈現得很清楚。這種展示有很多好處:讓人的理解更深入,並且更容易自己的觀點來評估哲學家們的立場是否有道理。

當然,本書收錄的所有哲學經典並非都以內含嚴謹論證著稱。例如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的《隨筆集》,就是一種「實驗性質、不必然有結論」的文體。當然,在碰到這種特殊狀況的時候,沃伯頓也會提醒你。

整理批評,建構脈絡

經典閱讀的第二種障礙,是脈絡的障礙。我們當中大部分的人並不在學術界經典研究的脈絡裡,這讓我們在閱讀經典上可能白費功夫,例如花了很多時間重新發明輪子,試圖推翻一個已經被學界捨棄的論點(提醒:寫在經典裡的東西不見得是對的)。

沃伯頓在每部經典裡的介紹後面,特別闢了一個單元來介紹當代學界對於該經典的批評。這些批評可以讓你了解:對於現在那些研究此經典的人來說,經典裡最重要、最奇怪、最不可信的論點分別是哪些。同時,了解別人如何批評一個論點,也會讓我們更了解論點本身。

詞彙表

閱讀經典的第三種障礙,是語言的障礙:有時候古時候的人用同一個詞的意思就硬是跟你不一樣,礙於時空的形上學限制你沒辦法咬他,而且咬他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經典作者使用的詞彙意義,跟當代很可能不一樣(例如休謨[David Hume]的「perception」可兼指心裡的想法),跟其他經典作者也可能不一樣(例如休謨筆下的「idea」指涉範圍比洛克[John Locke]小很多),造成另外一種經典閱讀障礙。沃伯頓在每部經典介紹後面都整理了一份詞彙表,對照介紹和詞彙表,你會更了解經典作者和他的批評者是以什麼方式使用那些重要的語言,也有助於後續深入閱讀。

經典的抓周

通常,這種用以介紹經典的二手文獻都會強調自己無法取代原典。考慮到我認為有價值的內容必須是詮釋得出來的內容,我自己基本上是相信,只要足夠完整和精確,二手文獻理論上有機會取代原典,成為兼具學術意義和可讀性的閱讀材料(即便依然無法滿足經典詮釋學的研究者)。

當然,這並不代表《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能在這個意義上取代原典,因為它實在太簡略了,只能大略交代哲學家的主要論證,無法說明更多細節、理論設定和功防。然而,它可以協助你快速找到自己可能有興趣閱讀的經典,而它對經典當中重要論證的介紹,也可以減少你在閱讀原典的時候迷路和感到挫折的時間。

不過,比起推薦你在讀了這本書之後去讀原典,我更推薦你在讀了這本書之後去讀沃伯頓為每部原典推薦的進階讀物。這些進階讀物是比《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更完整的二手文獻,它們沒辦法給你「憑自己的本事讀完一本原典」的成就感,但若你在意的是哲學家究竟提出什麼了不起的論點,它們讀起來絕對比原典有效率。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讀經典:

  1. 超圖解讓你一看就懂哲學概念,超連結讓你一本弄通古今學說!
  2.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人為什麼要活著?」──哲學家如何回答小朋友的大哉問?
  3. 朱家安《哲學哲學雞蛋糕》: 用淺白的文字,讓哲學更平易近人
朱家 安不要偷懶了

延伸閱讀:

  1. 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
  2. 隨筆集
  3. 哲學哲學雞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