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1457369804613-52c61a468e7d
Photo from Unsplash

聊電影要看專業的「爛番茄」影評,聊書當然也要看「爛番茄」書評!

編譯/陳慧敏

這是書評更好的時代,還是沉淪的時代?鄉民人人有權發言,眾聲喧嘩,而文學媒體失卻陣地,被排擠到版面邊緣。為了讓好書評擴大影響力,文學網路媒體 Literary Hub 推出Book Marks 專頁,匯整近 80 個書評來源,並且把書評化為分數,要打造出版業的「爛蕃茄獎」。

赫芬頓郵報》採訪 Literary Hub 發行人杭特(Andy Hunter)說,媒體大幅縮減文化版面,書評也被排擠到邊緣,「我們想,我們能夠做些正面的事情,讓這些評論可以能被提到前面。」如此也能發揮更大的效用。

Book Marks 的作法,是網羅全美近 80 個書評來源,從全國性媒體到地方媒體,從日報到週刊,從專業媒體到個人部落格,只要有三篇以上的書評共同提到某一本書,該書就會被列入 Book Marks 評分。針對這些入選榜單的書,Book Marks 小組成員,就會把相關書評化約成分數。

電影有「爛番茄」網站,由工作成員蒐羅相關評論,彙整後,若正面評價多,就給新鮮的紅番茄標誌,負面評價多就給砸爛的綠蕃茄(rotten tomatoes)。不過,Literary Hub 並不會直接為書貼上好書或爛書的標籤,而是採取五等級分數,分別是:A(完全都是正面書評)、B(正面書評多)、C(好壞書評參半)、D(負面評論多)或F(完全都是負面書評)等。

book marks
圖片截自Book Marks

Literary Hub 坦言,把書評化成分數其實很困難,這種工作吃力不討好,真正的用意是希望引導讀者細讀書評,因此,每本書只能知道總分,點入每本書之後,網頁也會簡潔地列出所有書評摘要,點入每則摘要,都能連結原始出處,閱讀完整文章。此外,讀者也能留言發表評論。

杭特在賀芬頓郵報的採訪中表示,歡迎評論者直接將他們對書的評分提供給 Book Marks,「我們希望這會是一件讓評論者也樂意參與的開放、協作工作。」

Literary Hub 表示,篩選書評來源時,不論媒體大小,各篇書評的權重都一樣,統計時,會把媒體的推薦書單納入,不過,作家專訪則排除在外。

《赫芬頓郵報指出》,Literary Hub 的努力是解決書評被媒體邊緣化的危機,不過,書評圈還有其他結構性問題。比如,長期關注女性和有色族裔權益的非營利組織 VIDA 就批評,文學圈從文學獎到書評,仍由白人男性層層把持,要解決此問題,必須要更多女性和有色族裔加入書評圈,由女性和有色族裔去討論自己的文學偏好,打破書評圈的生態。

書評,這樣也行:

  1. 一次邂逅就是一篇書評:IG 地下鐵書評,帶你走入紐約客的地鐵閱讀室……
  2. 肚臍眼文學?朱宥勳:世代的偏見,就用實際書寫來釐清
  3. 【老貓出版偵查課】亞馬遜的實體書店代表的是社群評價與篩選系統的勝利

資料來源:Book MarksHuffingtonPost維基百科爛番茄條目The A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