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誰說瓊瑤小說脫離現實?(下)
瓊瑤小說《窗外》寫師生戀,取材於自己的故事,前十四章原汁原味,十五章起女主角婚後種種以及老師的後續狀況,則為虛構。
瓊瑤高中時期年齡差距二十五歲的師生戀,在父母壓力下含悲結束。本來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卻隱隱潛伏,成為日後婚姻的一刀殺著。
小說《窗外》敘述江雁容與李立維交往時,有一晚,她說出與老師康南的故事。
她誠實以對,誠實到如此告白:「坦白說,我愛你實在不及我愛康南,如果你對這點不滿,你就可以撤退了!」「我很喜歡你,但不像我對康南那樣狂熱,那樣強烈,你懂嗎?」
他聽完後心情激動,激動到如此表白:「如果我不能得到完整的你,我情願不要!」如果你不能愛我像愛康南一樣,我得到你又有什麼意思。」
兩人不歡而散。但他後來又轉型為癡漢一個(瓊瑤的男人典型,吵吵鬧鬧後又癡情款款),跑到她家,說道:「哪怕你根本不喜歡我,我還是要你!……我愛瘋了你!我怕失去你!只要你給我機會,讓我慢慢來擊敗你心裡的偶像!」
雖然心思百轉千迴,雖然心事一波三折,整個敘述還算節制,平和,並未出現引人詬病的煽情手法,反倒是真實人生的情節發展,像是編造過的劇情。
在自傳《我的故事》中,瓊瑤、慶筠相戀,論及婚嫁後,誠實的瓊瑤把初戀故事講出來。他聽完後追問,現在愛他嗎?誠實的瓊瑤不願欺瞞,答道:「他會永遠活在我心裡!」
「什麼意思?」他暴跳如雷,又問:「當你和我交朋友的時候,他一直在你心裡嗎?」
她不但誠實以對:「是的!」還補加一句殺傷力很強的話:「我愛過,也被愛過,我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被愛,我和你,距離愛和被愛,還是很遙遠。」
他不敢置信,再問:現在呢?「現在我們要結婚了,你難道沒有愛我勝過愛他嗎?」
她愈回答愈堅定:「我和老師那份感情,簡直是『驚心動魄』的。我想,我這一生,都不會再發生那麼強烈的感情!」
他感到地位步步退後,最後只想知道:「你愛我,是不是比愛他多?」
她哀傷的搖搖頭。他大發雷霆之怒,決定取消婚姻,他不娶一個愛他不夠深的女人。
她點頭,悲傷不已。接下來的發展和小說一模一樣,第二天,天濛濛亮,他來到她家,站在床前,搖醒她,講了一堆浪漫話語,諸如:管你心裡還有誰,管你愛誰多愛誰少,只要你肯對我好,我們天長地久……之類的話。
後來兩人就結婚了。
情緒起伏不定的慶筠,對於妻子的初戀,時而寬容,時而嫉妒,全視心情而定。當瓊瑤寫作,他鼓勵她,每個作家的第一部小說,多半是自傳,寫《窗外》,放膽去寫,不必顧忌他。
及至1963年9月《窗外》出版,父母因為被寫進書裡,形象不好,交加指責她,而慶筠也落井下石,把徹夜不歸、流連賭桌,都怪給她:「都是你,你和你那本見了鬼的《窗外》!你恨不得向全世界宣佈你的真愛,那麼,你把我置於何地?你有沒有顧全過我的自尊?我的感覺?」
如果讀過《我的故事》就會發現,瓊瑤的真實人生比小說更精彩,更離奇,或者至少兩者互相對映。她與平鑫濤那段戀情,也是。
瓊瑤是第三者,痛苦,掙扎,多次嚷著分手,有一天,平鑫濤載她到烏來,在峭壁、懸崖夾峙的環山道路奔馳,車內二人爭執,越說越激動,他忽然問:「你一定要分手?」她答:「是!」他急煞車,要她下車,接著油門一催,車子對著懸崖開去。她一急之下,撲在引擎蓋上。他大驚,猛踩煞車,在懸崖盡頭,把車煞住。她的手抓著車子的側鏡,隔著玻璃,身子漸漸下滑,他嚇得衝出車子,一把拉起,兩人相擁。
這樣的情節何其戲劇化,像是連續劇的老套,好萊塢的老哏。出現在瓊瑤小說、電影裡,一定遭到批評。但透過瓊瑤自傳,我們知道,真有其事。
在敘述這個事件後,瓊瑤寫道,常有讀者寫信問她,她筆下的愛情,在真實的人生中,存在嗎?那些驚天動地的愛,是不是杜撰的?她說:「我已倦於回答這些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人生,我只是很奇怪,為什麼我生命裡的愛,會來得如此強烈?如此震撼?而且如此戲劇化?」
除了《窗外》、《在水一方》以及《六個夢》某些部分是瓊瑤個人經驗的投射,另外如《彩雲飛》、《碧雲天》、《女朋友》、《彩霞滿天》、《船》,都是是真人真事。那麼,常聽到的,瓊瑤小說「脫離現實」的批判與譏諷,所憑何來呢?
或許可從瓊瑤的自述中找到答案:「即使是真實故事,也經過了我的誇張或潤飾,該增的增,該減的減,與真正的原來面貌,不可能再一模一樣了。有時,我這些真實故事的主角,也會對我說一句:『比我自己的故事美多了!』可見,我常常會把故事過分的美化,而削弱了它的真實性,我不知道,這算我的成功,還算我的失敗?」
「把故事過分美化」的第一個表現在於文藝腔,許多過於浪漫的話,不像真實人生會聽到的話,諸如:
- 你這個古怪的小東西,你把我每根腸子都弄碎了。──《彩雲飛》
- 不可以這樣逗人笑的,人家笑得腸子都扭成一團了。──《菟絲花》
- 我全身每根纖維都在需要你。──《彩雲飛》
- 我每根骨頭,每條纖維都要你!我要你!要你!──《庭院深深》
又如「小東西」一詞用得氾濫:
- 生日快樂,我的小東西!
- 噢,你這個苦命的小東西。
- 你這個會折磨人的小東西。
或排比句如連珠砲:「哦,是的,他想著,你是個小傻瓜,很傻很傻的小傻瓜,讓人疼的小傻瓜,讓人愛的小傻瓜,讓人心碎的小傻瓜!」
這些文藝腔讓人覺得浪漫不實,再加上電影刺耳的配音,聽起來就更那個了。
說到電影,有些對瓊瑤的指控,其實真正的對象不是小說,而是電影。瓊瑤小說遭詬病為脫離現實,另有一個印象是,男女主角不用上班,不食人間煙火,整天都在談戀愛。然而如果真的閱讀過瓊瑤原作,應當發現不然,尤其男主角,常為五斗米折腰,從事的行業,挖礦、開路、製茶葉、廣告公司等不一而足(當然最多的還是老師或作家)。而男女主角婚後常常三餐不繼,寅吃卯糧,經濟困境影響婚姻愛情,窮,往往是愛情或婚姻殺手。
瓊瑤小說把主要角色的職業交代得清清楚楚。那麼不用上班的刻板印象來自何方?可能來自電影。電影為了簡化,也為了美化,抽掉了男女主角職場的一面。
男女主角很美,這印象應該也來自電影。鄧光榮、甄珍、二秦二林,男的帥,女的美,但小說裡未必如此。以女主角為例,小說寫得清楚,《菟絲花》的孟憶湄不算美,而《彩雲飛》裡天生有疾隨時會死去的楊涵妮,瓊瑤形容,以世俗評論女性的眼光來看,她不美,因為蒼白、瘦削,有一張「不很真實的臉」「奇異的臉」,(但有分「性靈的美」。)然而在電影裡,卻是我心目中上世紀最美的台灣女星甄珍所飾演。
瓊瑤小說走紅很久,被汙名化也很久,總在過捧與過貶之間,得不到公平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