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尊嚴、校譽、認同感?一支被抗議的MV及其回應
〈戀我癖〉MV角色穿著本校校服,演出誹謗、霸凌畫面。部分同學與校友感到不適,認為MV惡意影射學校、傷害校譽。然而,學校想提醒各位,霸凌是實際存在,但不易察覺與控制的社會問題,也呼籲大家,我們應該審慎面對霸凌存在的可能性,畢竟,即便該影片有引發社會對本校誤會的疑慮,它對校譽造成的傷害,也比不上任何一樁霸凌事件對受害人及加害人造成的傷害。本校119年來致力於維持友善的學習環境,縱使無法完全杜絕霸凌現象,但我們會繼續努力,謹慎處理。
當然,中山女中昨天發的新聞稿不是上面那個,而是下面這個:
本校119年來素以培養國家女性人才及倡導優質學習文化著稱,119年來培育國家女性英才無數。該MV內容卻以校園暴力、霸凌為主軸,由穿著本校校服之演員,拍攝出誹謗、霸凌、惡意影射之畫面,讓視聽大眾感到極度不適,校方認為極度不妥。在此,本校嚴正聲明,學校是一個教育的場所,平日宣導防治霸凌等議題不遺餘力,任何媒體要宣傳任何議題應考量媒體的社會責任,不應以任何學校為影射對象,然影片中對本校聲譽的損害至為明顯,本校嚴正表達不妥並深感遺憾。(來源)
目前在我的臉書牆上,看到最常見的聲音就是:MV拍得不怎麼樣,但中山的回應更不好。中山的回應沒得到好迴響,我相信,不只是因為校方的保守立場,而且是他們對於「校譽」這種東西可能有點誤解。
酷、校譽、認同感
如果你因為別人說你不酷,要求他道歉,恐怕會讓旁觀的人覺得你真的滿不酷的。這是「酷」這個概念的一種特色:要成為很酷的人,你通常必須不在意自己酷不酷。
當然,「校方不在意校譽」並不是一所學校有校譽的必要條件。不過校譽也有一種特色,就是當一所學校願意為了更重要的價值放棄校譽,這反而可能為它帶來更多校譽。
中山爭取校譽的行動沒有獲得更大的共鳴,我相信,部分原因是因為許多抗議內容似乎顯示「因為我覺得你是在說我們學校壞話,讓我不舒服,所以我們學校的校譽遭到威脅」。這種推論有問題,你們學校的校譽如何,是取決於其他學校的人怎麼看,而不是你自己怎麼看。要說明自己的校譽受到威脅,你得往其他方向進行舉證。
雖然不完全一樣,不過這其實跟「制服和認同」的議題有點像。有些學校支持服儀規定,認為制服能促進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說實在的我認為這種培養認同感的手段不太老實:如果你要學生認同,應該拿出本事來證明自己值得認同,而不是靠服儀規定。不過我在這裡要談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請問,校方相信服儀規定能促進認同,是基於下列那件事情?
- 校方有一些心理學的依據,這些依據指出制服真的有那些心理效果。
- 每當師長站在司令台,看到底下幾千個學生都穿著自己規定他們要穿的衣服,師長就會有一種受到認同的良好感覺。
我相信當代心理學確實有一些研究顯示制服能促進認同感。不過,我也相信有些學校高估了制服促進認同感的效果:有些師長是用自己有沒有產生良好感覺來判斷學生是否認同學校,這種判斷沒有良好基礎,因為學生是否認同學校,是取決於學生感覺如何,而不是師長感覺如何。
在上述的意義上,不論是把自己的感受直接當成判斷校譽狀況的證據,或是直接當成判斷別人認同的證據,都是概念的錯用。
比起校譽,尊嚴是更恰當的立論基礎
部分中山人發聲抗議MV,要求作者把影片撤下並道歉,是因為他們認為MV破壞校譽。以上我試圖說明這種判斷可能缺乏良好根據,以下我想講一件許多人都已經察覺的事情:這些人的反應,對校譽的破壞或許還大於MV。
或許有人會認為說,當人受到不實指控以致於名譽受損,理當有權要求對方道歉甚至賠償,那麼,為什麼學校不能做這種事?其實我同意這種說法。我並不主張說,「要求MV作者道歉」是一種道德錯誤的、不該做的行為。我想說的是:這個行為對校譽有害,因為它讓一些旁觀者覺得中山人不夠大方,為了「抽象的校譽」試圖干涉別人真實的言論。
你當然可以抱怨說,這種旁觀者的判斷是以偏概全,因為並非所有中山人都有上述反應。不過,如果這算是「以偏概全」的話,我得說,「校譽」這種群體形象本來就是許多以偏概全的判斷堆出來的,否則學校就不需要把少數成功案例(例如物理奧林匹克第一名、台大榜首)放在學校首頁和行政大樓跑馬燈上。
讀到這裡,或許會有人注意到,目前的分析尚未提到一件重要的事。MV確實讓許多中山人內心受傷、感到不舒服,因為MV用不敬、負面的方式使用他們認同的符碼。這些傷害即便不是物理上的,也應該受到重視,並且應該要有機會發展成譴責MV的論據。我同意這個說法,也同意它背後的顧慮應該被注意到。不過我想補充,或許就是因為目前聲浪較大的抗議詞彙多半著重在「校譽」上,反而讓大家忽略這個其實比校譽更恰當,也更紮實的抗議基礎:MV為中山人帶來尊嚴上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