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咕咕叫】Gene:蝦米!書讀得不夠多!?
春節連假,當然要讓平常被壓榨著寫稿的專欄作家們喘口氣,在雞年咕咕幾聲,同讀者們聊聊舊年心得新年展望,除了寫專欄之外好好交心一下。是故專欄作家們在新年開始之前被逼著交出了【專欄咕咕叫】系列專文,在線上陪大家一起過年~
(編按:想喘口氣?那是我騙你的啦咈咈咈~)
一、過去一年裡讀過最推薦的書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Spillover: 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這本好書,對 SARS 等等人畜共通疾病肆虐人間的過程,有如推理小說般精彩絕倫的描寫。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Rise of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表示,如果我們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無法應因科技的進步而改造,未來恐怕不是全人類都可以爽爽地過生活,而是大部分人陷入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悲慘困境當中。
《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Bund fürs Leben –Warum Bakterienunsere Freundesind)表示,我們開始要愈來愈關注我們身上和周遭,那些平時肉眼看不見的小朋友們。
《10種物質改變世界》(Stuff Matters: The Strange Stories of the Marvellous Materials That Shape Our Man-Made World)讓物質在米奧多尼克的妙筆生花下,成了妙不可言的材料。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算是本半自傳,也算是半本行為經濟學史,身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用平易幽默風趣的筆法,述說他離經叛道的成長,還有如何顛覆傳統經濟學對理性人之見。
《隔間: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人性化辦公空間》(Cubed: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orkplace)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上班族和辦公室的起源?理解一下現代生活全部視作理所當然的事物,究竟當然是哪些傢伙搞出來的?
《鏽:自然與金屬間無止境的角力》(Rust: The Longest War)這本生動有趣的科普好書,讓我們知道鏽除了無所不在,背後還有許多為人不知的內幕。
《沸騰的河流:亞馬遜叢林的探險與發現》(The Boiling River)真的是個令人振奮的故事,原來地球上還有不少地方待人類探索和研究。
《改變世界的七種元素》(Seven El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談的是這七種元素在工商業、政治、社會、文化以及環境的鉅大影響,還有圍繞它們的全球商業戰略佈局!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鉅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他們並不反自由市場,而是要提醒釣愚是全球自由市場的現象,要參與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要小心千萬別被騙上鉤!
二、過去一年裡做過最得意的事
知道自己書讀得太少……
三、過去一年裡最遺憾/不捨/疑惑/驚嚇的事
讀的書不夠多、書讀的不夠多、為何讀的書不夠多、蝦米!書讀得不夠多!?
四、新的一年裡最重要的計劃
讀更多更多更多的好書……
五、想對「閱讀最前線」讀者說的話
祝大家在雞祥如意、大雞大粒、雞不可失的新一年過書書服服的生活!
(編按:終於有人老老實實地拜年了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