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短篇就該睡前讀──談《有時候,他們會回來》
Photo Credit: Waiting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短篇就該睡前讀──談《有時候,他們會回來》

睡前閱讀小說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躺在床上,就著一盞檯燈,在進入夢鄉前,先行進入他人文字所搭構出的另一個世界中,為睡夢裡那個只屬於你自己的意識世界,添加另一番不同的風景。

但這樣做有時得冒點風險。畢竟要是小說太好看的話,恐怕會讓你難以停下,忍不住一頁一頁地翻讀下去,等回過神時,說不定天色已亮,導致一個睡眠不足的下場。

由於這情況在我身上實在太常發生,因此對我來說,最適合睡前閱讀的作品,絕對非一本精采的短篇集莫屬,如果是恐怖/懸疑/驚悚類型的更好,還能讓人有一種彷彿回到兒時,在睡前偷看《陰陽魔界》、《十三號星期五》、《X檔案》那類影集的感覺,在睡前得以一解這種由時間流逝所帶來的鄉愁。

舉例來說,像史蒂芬.金的短篇集《有時候,他們會回來》,便是這樣的絕佳選擇。這本首度出版於1977年的小說,是史蒂芬.金以本名發表的第四本書,同時也是他的第一本短篇集,書中的短篇曾被改編為數量驚人的眾多影視作品,其中有些還成了單元影集的其中一集,或是分段式電影的其中一段,對於喜愛恐怖作品(尤其是B級片)的人而言,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出自我對於史蒂芬.金的熱愛,接下來,就讓我們以逐一列出的方式,來談談這本今年屆滿四十週年的短篇集,曾經被改拍為哪些影視作品。

〈夜班〉

這篇小說描述緬因州的一間紡織廠遭到鼠患肆虐,數名員工一同下到紡織廠已廢棄數十年的地下室中,打算徹底清理一番。然而,在數十年不見天日的環境下,早已使那些老鼠發生了駭人突變……

這篇小說於1990年被改編為電影《墳場禁區》,是一部相當標準的B級片,影評大多不佳,最終的票房成績則剛好超過製作成本一點,是一部讓人難以留下特殊印象的電影。

〈燙衣機〉

這是一篇頗能代表史蒂芬.金早期特色的小說,將一些經典恐怖小說的元素,挪到創作當時的時空背景,藉此賦予故事一定程度的新意。小說描述由於一連串的巧合,導致一間洗衣工廠裡的燙衣機,湊齊了召喚惡魔儀式所需的各種祭品,因此讓凶殘的惡魔附身於燙衣機上,以機器之身展開一連串的殺戮。

1995年,這篇小說被經典恐怖片《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導演陶比.胡柏改編為電影《猛鬼工廠》,雖然票房與口碑均不佳,但依舊於2002年以直接進入出租市場的形式推出續集,並於2005年時以同樣形式推出了重啟式的續集《絞肉機殺人魔》。

〈灰色菌〉

這篇小說以人體被不明病菌入侵,逐漸變成失去人性的怪物作為故事主軸,但金在常見的故事元素中,融入了家暴問題的影射,展現出他擅長的創作路線。

本篇其實並未改編為影視作品,但由金擔任編劇,《活死人之夜》導演喬治.羅米洛執導的1982年分段式電影《鬼作秀》,便有其中一段使用了類似的故事點子,只是轉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呈現。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那名被細菌纏身的角色,正是由史蒂芬.金本人親自演出。

〈戰場〉

這則短篇可以算是《玩具總動員》的驚悚版本,就連知名日本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也曾借用過點子,描述一名殺手收到包裹,裡頭裝著一箱常見的玩具兵,但沒想到的是,這箱玩具兵竟然擁有生命,開始以各種武器對他展開一連串的猛烈攻擊……

本篇於2006年被拍成單元影集《惡夢工廠》的第一集,並由奧斯卡最佳男演員得主威廉.赫特扮演殺手一角,本集最為特別之處,在於全劇從頭到尾均沒有任何對白,僅以視覺方式呈現殺手與玩具兵之間的對抗。

〈卡車〉

就某方面來說,這部短篇可以算是金的知名長篇《克莉斯汀》的原形之一,描述全世界的車輛突然擁有了自己的生命,開始對人類展開一連串的攻擊。

本篇曾兩度改編為影視作品,第一部是1986年由金自編自導而成的電影《驚心動魄撞死你》,但就連金本人也對本片嫌棄有加。1997年,這則短篇則再度被改編為電視電影《猛鬼上路:致命卡車》,表現同樣欠佳。

〈有時候,他們會回來〉

這則短篇是金所擅長的另一種故事典型,描述高中的一個班級中,有三名學生陸續死亡,因此有三名轉學生接續轉進本班就讀。但這個班級的導師卻驚訝發現,這三名轉學生竟然與數十年前,殺害他哥哥的不良少年長得一模一樣,使得過往的兒時惡夢,以超自然形式再度讓他與家人深陷危險之中……

本篇原本被打算改編為1985年段落式電影《貓眼看人》的其中一段,後來製片決定將其獨立拍攝,因此到了1991年,才被改編成電視電影《第七幻象》。由於觀眾反應還算不錯,後來則於1996年與1998年分別推出兩部直接進入出租市場的續集。

〈窗台〉

本篇為驚悚小說,描述一名網球選手由於與黑幫老大的情婦私通,被迫得在高樓大廈的窗台上繞著整棟建築物走上一圈,才能保住自己與愛人的性命。

這篇小說被改拍為《貓眼看人》的其中一段,只是將小說原本的開放式結局改成明確性收尾,因此讓故事的韻味因此降低不少。

〈割草人〉

這是一篇較為特別的例子,小說與改編電影的故事毫不相干,因此被金一狀告上法庭,要求片商不得使用他的名字。

這篇小說的故事極為單純,描述了一名割草工瘋狂殺手的犯案過程,但在1992年推出的電影中,故事則變成《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的驚悚版,描述一名有智能障礙的割草工人被拿來當成實驗品,意外使智商有了高度進展,最終甚至決定將自己的思維傳送至網路中,藉此成為世界主宰。本片以低成本創下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除了1996年曾推出續集外,還曾被改編為電玩遊戲。雖然電影故事與金的原著全然無關,但就推出當時來說,卻算是題材頗為前衛的作品。

〈戒菸公司〉

這是一篇具有明顯社會諷刺性的有趣短篇,描述主角為了戒菸,尋求一間戒菸公司的協助,但他沒有想到,這間戒菸公司為了達成目的,竟然使用了各種激烈手段,甚至還不惜傷害他與他的家人……

這篇小說被拍成《貓眼看人》中的第一段故事,到了2007年,則再度被改編為印度電影《No Smoking》。

〈玉米田的孩子〉

如果要說這部短篇集裡的哪篇作品對B級恐怖片領域有最大貢獻,那麼肯定非本篇莫屬。一對夫妻為了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因而一同踏上旅途,但一場意外的車禍,卻使他們被困在一個荒廢小鎮裡。他們發現,那個小鎮中的成年人均慘遭殺害,鎮上只剩下瘋狂不已的孩子,開始對他們展開無情追殺……

1984年,這則短篇被改編為電影《鐮刀大煞星》,並於1992年開始推出一連串續集,有的有上映,有的則直接進入出租市場,或是採用電視電影方式推出。直至目前為止,系列共推出了九部作品,今年還預定會發行直接進入出租市場的第十部作品《Children of the Corn: Runaway》。

〈房間裡的女人〉

本篇主角的母親,由於重病纏身而長期住院,她痛苦的模樣,使主角不斷掙扎是否要幫她了斷性命,藉此使她得到解脫。

這篇小說其實並未改編為公開上映的電影,但知名導演法蘭克.戴拉邦曾於求學階段將本篇改編為短片作品。本片除了是他執導生涯的第一部作品以外,也為他之後改編金的小說,陸續拍出《刺激1995》、《綠色奇蹟》與《迷霧驚魂》等片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上所介紹的部份,便是《有時候,他們會回來》一書中曾經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篇章。但除了這些作品以外,本書還有許多並未被影像化的精采作品,正等著你翻開書頁一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短篇以外,你甚至還能在這本短篇集的作者序中,看見史蒂芬.金為恐怖小說的大力辯護之詞,以舉出眾多文學名著的方式,表達出他認為恐怖小說同樣可以擁有一定文學價值的創作想法

這是一本可以被視為B級恐怖片創作之源的作品,也是一本類型作家不甘示弱,因此首度藉由部分短篇,亟欲證明自己創作實力的作品。

但不管怎樣,對於身為讀者的我們來說,能夠讀得開心,才是閱讀這件事真正最重要的部份。所以,不妨就從今晚或明晚開始吧。找來這本書,每晚睡前讀上一篇。對我來說,再也沒有比這種方式更適合閱讀短篇集了。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老金開講:

  1.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說故事的位置──為什麼史蒂芬.金不喜歡庫柏力克的《鬼店》?
  2.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史蒂芬‧金公開提點的寫作祕密!
  3. 史蒂芬金:如果我沒成為作家,可能會當英語老師,然後在50歲酗酒而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