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是要喜歡寫、為了自己寫,而且一直持續寫」──專訪日本警察小說大師今野敏

「重點是要喜歡寫、為了自己寫,而且一直持續寫」──專訪日本警察小說大師今野敏

文/犁客

「不要想『如何成為暢銷作家』之類的問題啦!」今野敏說。

今野敏是現今讀者公認的日本警察小說大師,出道近四十年、近三十種系列作、出版約兩百部小說,其中大多是警察小說,而且不乏影集或電影的改編原作。但被問到成為暢銷作家的祕訣,今野敏的答案非常平穩紮實:「我寫了四十年,每個月寫兩百張稿紙。我喜歡寫小說。我相信:如果有一個人做某件事的時候,別人都認為他做得很辛苦,但他自己覺得做得很開心,那他就是適合做那件事的人。至於是否會因為做那件事而有名氣或金錢,那並不在原來的考量之內。」

「作家就是寫他想寫的;」今野敏補充,「如果暢銷了,那麼可能是作家敏銳地注意到了社會的脈動、寫出當代讀者想讀的作品,也可能是他所處的社會因為某些緣故,開始注意到他了。」

會有如此看法,是因今野敏最常創作的警察小說,正是一種反應社會現況的類型

反應不同時代的社會氛圍與組織人性

廣義來說,只要小說裡頭有警察登場辦案,都可以稱為「警察小說」;狹義來說,故事的情節以警方內部衝突及對立為主軸,主要角色不見得是辦案的刑警、甚至可能是總務、財會等等人員的小說,才會被稱為「警察小說」。

「1980到1990年間,正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高峰期,那時就算在日本,也感覺得出很強調個人主義,所以會有有大澤在昌的《新宿鮫》、逢坂剛的《百舌吶喊的夜晚》;」今野敏說明,「泡沫經濟崩盤後,社會不景氣就凸顯了組織的重要性,我以團隊作戰的『安積班』系列從1988年開始、橫山秀夫強調組織辦案的小說也在九零年代出現。時代不同,警察小說當中反應的社會狀況就不同,角色職務的設定也會產生變化。」

雖然主要角色在警察體系裡工作,但今野敏認為寫小說時,「我思考的其實是一般上班族的際遇,也就是把公司裡的人際關係放進警察組織裡。也因為講的是『如何在組織中生存』,所以上班族讀者讀了會很有感覺。」

「重點是要喜歡寫、為了自己寫,而且一直持續寫」──專訪日本警察小說大師今野敏

有趣的是,還有些警務人員是讀了今野敏的小說後,才搞清楚某些在組織當中問題的成因,「他們在讀過之後才告訴我:『當時我一直不懂,讀完才知道是這麼回事啊!』」今野敏笑道,「但我寫的並不是完全根植於警察體系。人與人之間在壓力下的相處,在不同組織、甚至不同國家,都有類似狀況。」

雖然不完全自現實的警方內部取材,但為了寫作,加上有許多空手道學生擔任警職,所以今野敏多次實地拜訪警署及警視廳。「電視劇裡這類地方大多蠻乾淨的,實際上常常又髒又亂,而且有臭味;」今野敏說,「不過真正警員的表現,會比電視劇裡的更有紀律、更有規矩。」

角色與人際關係要能寫得好

今野敏中學時開始愛上閱讀,不過原初沒想過要當作家。「我的父親是漫畫家石森章太郎的親戚,所以我本來想當漫畫家。」

石森章太郎是日本漫畫宗師級人物之一,現在仍每年推出新影集的《假面騎士》系列,就是源自他的構想,他的《人造人009》系列,迄今仍有創作者持續改編。說到石森章太郎,今野敏呵呵笑了起來,「我喜歡石森章太郎的《人造人009》系列,一次就塑造了九個很有特色的角色,令人驚豔啊!」

成為作家之後,今野敏也寫出了自己的超人團隊「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系列。「這系列角色其實沒有『原型』,他們的特殊能力大概都是我想要寫什麼就寫了;」今野敏解釋,「不過,他們的能力也是各自個性陰影的一部分。」

ST警視廳科學特搜班」是今野敏原來就打算寫成系列作的作品,不過今野敏自承,大多數作品在一開始寫的時候,自己並沒有發展成系列的打算。「雖然我的作品裡頭有好幾個系列,但大多數一開始只想寫一本;」今野敏想了想,「會往下寫,大多是因為出版社的要求,自己也覺得角色還能發展,就繼續寫了。」

繼續寫,就寫了四十年。「我沒有固定寫作的時間,只要找到空檔,就會開始寫。就和運動一樣;」十九歲開始練空手道、後來甚至成立自己流派的今野敏表情認真,「一直累積,就會顯出自己的特色。就像我最近擔任推理徵文獎的評審,讀了很多作品,就深深感受到,就算作者很聰明地想出優秀的詭計,在故事裡好好地描述動機,會讓故事更感動人。動機寫得好,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寫得好,這就需要長期累積的觀察心得。」

「所以,」今野敏作了結論,「我成為小說家,並不是因為什麼寫小說的才華啦!重點是要喜歡寫、為了自己寫,而且一直持續寫。」

小說當中的警察面貌:

  1.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大家好,我是個熟歷史、酸長官、追惡鬼、剛學魔法的倫敦警察!
  2. 「我想寫出第一線打拼,真實和人民互動的警察」──專訪日本直木賞、日本推理大賞得主佐佐木讓
  3. 史上最強科學搜查部隊、最破格的警察小說組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