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斯妥也夫斯基問:是現代人不願讀書,還是書的傳統形式漸漸無法滿足?
編譯/暮琳
江湖上似乎共享一種奇妙的默契:想瞭解某個社會的閱讀風氣,就要搭捷運;閱讀風氣下降,首先怪手機。於是新聞鏡頭帶過一個又一個滑手機的人影、補習班老師與名嘴義憤填膺地細數在捷運上遇到幾個低頭族,各種報導不厭其煩的比較各國地鐵車廂內手機與書籍的現身比例,讓方才在大眾交通工具上滑開螢幕的讀者,感到手足無措的罪惡。
手機是萬惡的源頭,手機讓現代人失去文學品味與思辨能力的陰謀,手機短小輕薄、讓文學經典更顯沉重──但,真是如此嗎?
芝加哥記者David Dewane在Kickstarter募資平台上展開一項與眾不同的文學募資計畫。Dewane在通勤時,感嘆同車的乘客選擇將視力奉獻給電子郵件與社群媒體,捨棄杜斯妥也夫斯基與華特.惠特曼,接著想到:若將厚重的文學經典套進某件隨身物品尺寸,文學或許也能因此變得容易入口許多?
Dewane由此構思出一系列「Mouse Books」口袋書籍。這套書的尺寸與智慧型手機一致,每本四十八頁,精心網羅小說篇章、短篇故事、講稿與詩詞。計畫目前收錄的作者涵括馬克吐溫、珍.奧斯汀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系列中每本書的閱讀時間約九十分鐘,能帶手機的情況便能攜帶他們,不仰賴電池、介面不會碎裂,閱讀時也不會有其他事物急於干擾讀者的注意力。
Mouse Books系列目前募得的資金已達原訂目標的四倍,如此的廣大迴響不禁讓人疑惑:到底是現代人不願讀書,還是書的傳統載體形式漸漸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
對更常接收到日本文化訊息的台灣讀者而言,應該會從Mouse Books的實驗,想到日本出版業中存在已久的「文庫本」。
日本的文庫型書籍源於岩波書店的「岩波文庫」。當時的岩波文庫將古典名著塞入A6大小的小型書,其他出版社也跟進推出文庫系列,內容囊括藝文小說至學術論文;與Mouse Books不同的是,文庫本並未刻意限制每本書的頁數。在文庫本獲得成功之後,日本出版社也開始以較文庫本略長的尺寸,發行符合時下議題的相關新書。
Mouse Books的負責人Dewane曾說,他不指望人們回到從前,也不認為人們可能降低對手機的依賴,畢竟這樣的行為模式反映了現代生活的特質與大眾的追求。與其盼望人們有朝一日能憶起書香的美好,不如讓書籍與出版方式隨著時代與人一同改變,讓好作品能以符合需求的方式被世界所看見。
資料來源:
Chicago Tribune、Mouse Books 募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