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天才注定孤獨──尤其在活得久到足以親身感受自己落伍的時候
文/blattus
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非常好看的一本小說。封面也設計得很棒,但是某兩本根本比不上本書的書名卻成了封面設計的最大敗筆。此外,也有太多應該印在腰帶上就好的東西卻印在封面上了。
牢騷發完,切入正題。
《丈量世界》的主角是這兩個了不起的傢伙:高斯與洪堡,或許因為我本身是學科學的吧,這個題材的確很有吸引力。
很難將本書歸類(科普史話?名人軼事?冒險遊記?遠遠不只如此!),也難以將作者的風格加上某個常見的定位。不過,他的字裡行間透露的習氣和節奏感,很棒,尤其是那帶著魔幻寫實味道及/或自我嘲諷的日耳曼式幽默感(這是啥玩意兒?XD),每每令人拍案叫絕!舉個例子吧:
(洪堡說)⋯⋯還有小說,根本就是謊話連篇的童話。作者自己鬼話連篇也就算了,卻老愛假借歷史人物之名大書特書。
太可惡了,高斯一副同仇敵慨的模樣。
是我笑點很低嗎?這段逗得我開心了一陣子。更別提第一章結尾時那段經典的照相橋段了⋯⋯不過,這本小說之所好看,不只是因為它能逗我笑,而是它同時能引我鼻酸⋯⋯這兩極卻能一氣呵成地呈現出來。
就像這兩種不同情緒的連結,文中人物也充滿對照的趣味與寓意,高斯/洪堡、高斯/歐根、洪堡兄/洪堡弟、洪堡/邦普蘭、約翰娜/米娜⋯⋯以及,因為這兩個主角都很長壽的關係,那反映自身的人生鏡射—小高斯/老高斯、年輕洪堡/老邁洪堡。
天才注定孤獨,尤其在他活得久到足以親身感受自己的落伍時。畢竟時代與科學的腳步是不會等待的,再多偉大的靈光、思想與時刻,終將如同那張原先作為笑料的失敗銅版照片一樣,成為一個被丟棄、遺忘的模糊鬼影。
然而天才何其不幸的能夠領悟這點,卻又不得不面對?同時卻又何其幸運的能夠忽視這點,只因對於真理偏執狂般的專注追求?
可悲嗎?抑或只是可笑?
就因為全書看完之後,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悸動不只是如此,能將科學與人生哲學書寫得如此深刻,正是本書的成功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