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生活─與崔舜華漫聊蕭紅與林芙美子的酒與食

飢餓的生活─與崔舜華漫聊蕭紅與林芙美子的酒與食

文/林宣瑋

這場講座的主調是「苦澀」,王靈安先用著名的Fernet-branca調了杯酒。Fernet-branca帶有濃厚的藥味,是義大利著名的藥廠酒。雖然淺嚐之下藥味強烈,但入口之後,卻有些許甜味。王靈安希望這杯酒能夠呼應今日的主題,希望在這些苦難的故事中,也能帶出些許甜味。

主講者是詩人崔舜華。她介紹兩位女作家,一位是以自傳式小說《呼蘭河傳》的蕭紅,另一位則是《放浪記》的林芙美子。兩位作家都生活在困頓的時代,也都用食物來描述出她們對困頓的描寫。

前陣子電影《黃金時代》上映,文化圈再度燃起蕭紅熱。崔舜華帶我們再度領略她短短三十一歲生命中的苦,以及她所淺嚐的甜。

蕭紅出生在一個舊的地主家庭,但活在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出身哈爾濱,蕭紅的家庭是典型的東北地主階級。父親張廷舉是個非常霸道、又酷愛吸食鴉片的舊時代知識份子。相對於父親的酷烈,祖父張維禎則是個較開明的人,也因此祖父跟她的關係較為親近。張維禎去世時,蕭紅寫過一篇〈祖父死了的時候〉來紀念他。張維禎走後,父親跟蕭紅的繼母梁亞蘭將她許配給另一個哈爾濱的地主家庭,汪家。「這是一樁典型的媒妁婚姻。」

衝撞破巨大舊時代的女子

當時新文化運動開始,政治文化產生巨大變動,人們的思想已有重大轉變。但哈爾濱還沒開始普及。早慧的蕭紅,並不希望就這樣束縛自己的命運。她打破以往男女嚴謹的藩籬,先是跟表哥陸哲舜戀愛,後來跟他私奔,遠離她所不想要的姻緣。然而年輕的小倆口離開家後,很快地就遇到財務問題,情急之下,蕭紅只好聯絡當初被她拋下訂婚對象汪恩甲。汪恩甲將她安置在東興順旅館,但汪家人對蕭紅早已不滿,派出大哥汪大澄代弟休妻。

蕭紅頓時孤立無援,而且又發現已經身懷六甲。身無分文的她,連住宿費都付不起。東興順旅館的主人甚至打著主意,待蕭紅生產之後,就將她賣到妓院來抵欠債。蕭紅不斷地寫信向文學界求援,其中一封信被《國際協報》的主編看到,主編派遣好友文壇名人蕭軍前去救出蕭紅。蕭軍到東興順旅館一見蕭紅,隨即熱戀。

逃出東興順旅館後,蕭紅與蕭軍同居,先住在歐羅巴旅館,然後搬到商市街25號的舊三合院。蕭軍負責在外一切大小事宜,而蕭紅則在家處理家務事。兩人雖然窮,但卻過得相當滿足。

這樣的平衡、寧靜,隨著時間慢慢消逝。「幸福就像薄紗一樣,輕輕的就被風吹走了。」1935年蕭軍帶蕭紅到上海,這時蕭紅因為發表大量著作,已經是文壇的明日之星。蕭紅在上海認識了魯迅、茅盾等人,魯迅欣賞蕭紅,認為她極度具有文學才華,但蕭軍不能忍受伴侶的光芒超越自己。後來蕭軍不斷出軌,蕭紅身心疲憊,於是到日本休養、進修一年,最後仍選擇與蕭軍分手,出版抒情散文集《苦杯》,並與另一位作家端木蕻良結婚。1937年後因為戰亂,蕭紅陸續搬了很多次家,最後逃到香港。1941年,蕭紅因為被誤診,死在醫院,得年三十一歲。

飢餓的生活─與崔舜華漫聊蕭紅與林芙美子的酒與食

在道德與生存之間抉擇

蕭紅短短三十一歲的人生裡,常常體會飢餓的痛苦。蕭紅與蕭軍住在歐羅巴時,兩人過著貧困飢餓的日子。在兩人同居的商市街上,對面就是一間俄國麵包店。「打開房門時的誘惑,就是一堆列巴圈。」列巴是俄國的乾糧麵包,相當常見又便宜,但當時的蕭紅連「列巴圈」都買不起。飢餓的她,說過「在真正的飢餓面前,人是會投降的、會犧牲他人的。」

在她所留下的文章中,道德的抉擇與生存的抉擇,是兩人同居生活的第一個挑戰。在〈家庭教師〉中,蕭軍與蕭紅好不容易上了館子吃飯。伙計向他們推銷好吃的豬頭肉。蕭軍對蕭紅說,「點吧,味道不錯的。」「我想:他怎麼知道那叫豬頭肉呢?」蕭紅納悶,為何蕭軍會知道什麼是豬頭肉?對蕭紅來說,蕭軍與她是生命共同體,兩人都在過著困頓的生活?我們不是一起苦過來的嗎,為何你還會知道豬頭肉的滋味?短短的一句話中,崔舜華抽出了蕭紅平淡話語中的細膩之處。

不信任物質,也不信任愛情

崔舜華介紹的另一位悲情女作家是林芙美子。她出生在1903年的日本北九州,四國一帶,與蕭紅不同,完全是無產階級出生,父母離異。就跟所有悲劇人物一樣,窮困潦倒的家庭逼得她不得不出走。她在東京流連,過著有點類似吉普賽人的生活,四處打零工、與形形色色的男人交往,然後吵架、分手。喜愛寫作的她,不斷寫稿子,不斷被退稿。退著退著,竟然也闖出了一番名堂。林芙美子不是個典型的漂亮女人,矮矮胖胖,常常被時下男性作家攻擊。由於曾經過著困頓的生活,在成名之後,林芙美子變得相當唯利是圖,寫稿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林芙美子酷愛喝酒,是酒吧的常客。但與蕭紅不同,「蕭紅筆下的啜飲往往是開心的、慶祝的」,而且永懷期待。但林芙美子不是,她是藉酒消愁、徹底爛醉。林芙美子對物質不信任、對愛情也不信任。她常常說,「我長得那麼醜,幹嘛不去做妓女算了。」相對愛情,她或許更相信姐妹情誼。與蕭紅一樣,林芙美子也是位擅長用食物來描述情感、人物的作家。在她的生命中,碰到各式各樣的人,並將那些人物的小故事寫入她的《放浪記》裡面。她對女性充滿同情,因此《放浪記》充滿著一堆酒家女、妓女、女工、管事等那些為生計所掙扎的人。「她們生存在社會底層,卻又渴望尋找人間某種溫暖的美好。」

喝酒聽講座:

  1. 酒吧、酒保、酒客、秘密與愛情這件事:王靈安談漫畫《王牌酒保》與台、日酒吧文化
  2. 吹過時代的風,啜飲生命的水──工頭堅的人生、台灣曾有的時代,與威士忌
  3. 行走、飲食、拜菩薩:四國遍路的日式修行風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