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光磊灰鷹巢城】公司總裁的扮裝記者採訪稿,菜鳥經紀的法蘭克福初體驗!
由於女兒來報到,今年我沒參加法蘭克福書展,是入行十三年以來頭一回。人不到,但是該開的會少不了,引進的業務有同事分攤,但是「版權輸出」的會議向來都是我一個人負責,這一時半刻能找誰替補呢?
正好公司裡最年輕的「老同事」宗玉去年從行政轉為Agent,今年第一次去法蘭克福,我看她會議很空嘛,反正這幾年也處理了很多版權輸出的事情嘛,辦了連續幾屆研習營也認識很多外國出版人嘛,好好好就她上場啦。
接獲「重任」(或者該說「晴天霹靂」)的宗玉嚴陣以待,從七月就開始準備,不僅找了老師練習英文口語,還多次跟我開會討論每本書如何介紹、每個開會對象有啥來頭、適合推薦什麼書、該如何應對,簡直事無巨細,比我自己去書展還認真。
書展那幾天,她一有空就透過Line跟我報告前線「戰情」,跟誰開會感覺不錯、誰又超愛某本書。我也很快從中國出版社朋友那輾轉聽說,他們的美國書探與宗玉初次見面,對她的表現印象深刻。能讓「身懷絕技」的書探有此印象,還主動提起稱讚,那是多不容易的事。
書展過後,我扮演起記者的角色,給宗玉發了一系列問題,想知道她這回參展方方面面的感受。看完她的回答,我恍然大悟:這樣的準備方式,豈不就是《刻意練習》的最好實踐嗎?訂定明確目標、強迫自己離開舒適圈、能夠立即得到專業意見的回饋,練習、然後再練習。
1. 第一次參加法蘭克福書展,是否符合你的預期和想像?哪些地方與原本想像不同?
可能因為參加過首爾和北京書展,第一次的法蘭克福書展跟想像中差不多,也聽說了在版權中心裡面走動隨時會遇到認識的人,深處在版權交易樞紐的中心,心情其實非常亢奮。
2. 這次主要開的都是版權輸出的會議,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哪些對實際開會說書特別有幫助?
因為第一次直接面對來自歐美各國的編輯買家,我事前一兩個月就開始密集準備,主要分成二大部分:英文說書練習、累積談資。
幸運的是,我並不需要從頭準備書面資料,我們公司已有現成的英文書單。這次法蘭克福書展,我們主推的書約有十本。雖然已有為書面資料,但與口語的英文差異相當大,所以事前準備對我來說最具挑戰性的是英文說書。
我曾經試著跟中文說書一樣,簡單整理好大綱就直接開講,但因為英文不是母語,其實會一直用那些常用且舒適的字彙。為了跨出舒適圈,這次主推的每一本書,我都會先擬好講稿,藉由反覆練習來調整用字和架構。剛巧在事前準備時,我迷上用Audible聽有聲書,我就依樣畫葫蘆,錄下自己的講稿,利用通勤時間不斷聽自己的口說,找出需要修正的地方。
此外,事前我還會特別準備笑點或個人故事輔助說書,強化記憶點。畢竟一個編輯一天見二十幾個人,聽了上百本書,留下印象的有時候只是小細節。
書展會議的三十分鐘內,說書可能佔比約50%,剩下的時間(或整個會議),其實是用來閒聊的。尤其第一次參加書展,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見面,所以我會針對開會對象進行身家調查!除了直接Google對方的名字看看資歷、照片外,也會先看看對方出版社的出書方向,事先規劃好「作戰策略」,先幫每一個開會對象適合講的書預先配對,臨上場才不會慌了手腳,一時想不到要講哪本。除了看對方的出版社官網外,我也有利用Publishers Marketplace研究對方最近買的書,或看看有沒有什麼相關報導。
其實這就是累積談資的一部份,舉例來說,開場白可以說:
「恭喜你最近買了XXX,這本書也是我們客戶的書呢!」
「我看到你最近買了XXX,這我也有看過,超級喜歡。」
有了共同話題,就有機會破冰,更重要的是,這種開場白暗示:「我跟你的品味很接近喔」,我推的書自然就會比較有份量。
3. 開版權會議說書,你覺得最困難、最有挑戰性的是哪個部分?你用什麼方法來克服?
英語口說或許是最大的挑戰之一,但好處是可以透過前述的事前反覆練習來加強信心。出發前我一直以為英文口語是最難的,開了一天會議下來,才發現最具挑戰的反而是要依據開會對象的反應,來調整已準備好的說書內容。尤其是對方明顯感到不是很有興趣的時候,要能立刻收尾結束這一回合,這真的很難。
臨機應變靠的是經驗,但有時真的是心有靈犀。
開會對象如果是編輯,會先拿出他們出版社的最新書目,介紹新簽下的作家、或哪本書賣得很不錯,如果有簽過亞洲作家,通常也會特別提到。這次剛好跟荷蘭出版社聊到橫山秀夫的《64》在荷蘭賣得很好,接下來跟德國出版社編輯開會時,發現他們也準備要出橫山秀夫,就可以利用這個資訊來介紹書或閒聊。

4. 這次書展你介紹了哪幾本書?覺得哪本書講得最好?
這次總共準備了約十本書,不過只有一半是主推書,講得最好的應該是日文小說《赤朽葉家的傳說》(我們已經賣出法國、波蘭、義大利、德國和希臘版權)。因為很有愛,說書時劇情著墨不多,反而加強「為什麼我愛這本書」、「因為愛這本書,所以做了哪些事情」,用熱情當號召,反應確實不錯。
當然不是每一本都適合用「這書我愛你快來看」,以講故事劇情線的話,講得最好的反而是喬一樵的《山城畫蹤》,這本可能是這次我練習最多的書,也比較懂得在關鍵點製造幽默,節奏也掌握得比較好。
5. 這次書展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場會、開會對象是誰?為何印象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是跟書探Tomaso Biancardi的會議(他也是今年版權研習營的講師之一),跟他開會時剛好是午餐時間,他一坐下來就說,外頭陽光很好呢!我說對啊,但我整天都待在版權中心裡,見不到太陽,這就是我的書展宿命吧。他說那我們走吧!於是我就拎起包包,兩人直接走出版權中心,一路到了外頭的中庭,買了熱狗邊吃邊聊,完全沒談書,可是非常愜意而自在。這場會讓我瞭解在書展上,與人見面聊天遠比什麼都重要。
6. 今年的版權研習營剛剛落幕,你從幕後的主辦方,親自走上書展前線開會說書,有什麼心得想跟「學弟妹」分享?
其實有點幽默的是,身為研習營的主辦單位,我從來沒有參加過研習營的實務演練工作坊,這次法蘭克福結束後,覺得有這樣的工作坊真的好棒啊!很希望以前有這種外國講師直接指導的機會。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事前要準備、準備、準備,而且一定要加入自己的個人風格,才會讓聽者留下記憶。
各國電子書市觀察:
- READMOO2016 百大暢銷電子書排行榜透露的書市訊息及讀者樣貌
- 電子書市高速成長!──2016日本出版市場觀察
- KINDLE上市第十年:2017美國出版五大預言──電子書、獨立出版,以及作家創作大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