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今日的真理,或許是明日的無稽之談
Photo Credit: Pixabay

【果子離群索書】今日的真理,或許是明日的無稽之談

蘇上豪又出新書了,讀他的醫療史系列,從《開膛史》、《鐵與血之歌》、《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暗黑醫療史》,到新作《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所費的時間超過一般作品,不是因為厚重或艱澀,而是因為太多趣事、奇聞,卻又知識含量高,不是八卦奇談而已。也因健康、身體、醫療等主題與我們息息相關,感覺親近、熟稔,似乎可為談資,當話題,閒聊,於是就想把事情本末弄清楚,咀嚼,消化,記下來,以供臭蓋之用。

這幾天反覆讀《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我最喜歡談割禮、禿頭、鐳女孩的三篇。尤其〈鐳女孩故事〉,簡直跟讀小說一樣,層層探究,步步追索。

鐳女孩是什麼故事?美國1920年代,一名女子發現擤出來的鼻涕竟然在暗室裡發光,後來下頷腫脹,腐蝕。類似病例在其他地區陸續出現。她們的共通點是曾在「美國鐳公司」工作,替夜光表的表面塗上含鐳的染料。

那時距居禮夫人發現鐳,不過十七年,從居禮夫人自己、醫師到一般民眾,對於放射線物質,只知其利,不知其害,商人腦子動得快,應用於各產品,含有「鐳」成分的商品正夯。

夜光腕表就是其中一項產品。製造廠商「美國鐳公司」聘用數百名女性作業員替表面做塗料。為防止沾有放射性塗料的毛筆分岔,所以她們用舌頭舔筆尖,每天舔上數十次。問題就出在這裡。

受害者打起官司來。但商人財大氣粗,司法未站在受害女孩這邊,甚至於醫界專家也意見分歧。或有不同解讀,或為利益而違背良心,或遭威脅,總之無法證明鐳對健康的直接危害,不少女性受害者以不名譽的梅毒或白磷中毒為死因結案。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訴訟,邪不勝正,官司打贏,五位女性原告獲賠,美國政府也立法保障勞工,這是遲來的正義。

文章末節,扣回現實,談起台灣「RCA公司汙染事件」本末,讀來益加沉痛。

鐳女孩事件所以爭議多,固然商人無良是一個原因,而另一方面,新興科技的研究還未成熟,不知其危險,否則不會有那麼多科學家為研究鐳而死亡。

現在眼光來看,鐳之危險,理所當然,在此之前或不清楚,或未定案,這是科技演進階段的自然結果。一如菸害,我們知道吸菸之害,知道吸菸與二手菸散播對呼吸道的傷害,但對菸的防治並非古已有之。為什麼?書中說道,西方醫學水準在十六世紀到二十世紀前進步不大,談不上什麼營養補充、疾病預防的概念,也就顧不了抽菸之害。另外,人類平均壽命,據估計,歐洲人十七世紀是26歳,十八世紀35歳,十九世紀不過40歳左右。平均壽命不高,還來不及為煙草對身體的影響所苦,就告別人世了。更何況人生苦短,就算菸癮傷身,也沒人理會

在蘇上豪書中,讀到醫療史上許多光怪陸離的治療手段與令人啼笑皆非的謬誤觀念,以今視昔,只覺好笑,但未來看今日,看到我們自以為是的諸多觀點或處理方法,也未嘗不會搖頭苦笑?科學的發展進步,破解了自古流傳的諸多錯誤說法,這些對事物的解釋,或成為文學的想像,或淪為迷信。什麼月亮有嫦娥、打雷是老天爺發怒、日蝕是天狗吃日、生不出兒子是媳婦肚子不爭氣、生病是魔鬼作崇⋯⋯等等,都變成無稽之談。

時代不斷演進,科學日新月異,我們知道諸多古人不知道的,古人也知道不少今人不知道的。因此不必泥古,如古代某些儒家分子,也不須以今日眼光嘲笑古人。讀醫療史或人類的故事(這也是書名,我多次閱讀的書),這種感慨尤深。

話說回來,〈鐳女孩故事〉一文或許嚴肅沈重了些,〈三千煩惱絲〉則有趣多了。本文從自古以來千奇百怪的生髮秘方,講到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科學證實有治療禿髮效用的藥品「落健」,以及因為影響男性「性功能」的副作用而面臨上千件訴訟案的「波斯卡」、「柔沛」。結論是目前還沒有無害、有效、無副作用的禿頭治療方法。而開玩笑卻也最正確的療法,其實是閹割。當然茲事體大,不大可能採用,或者只好戴假髮,或作好心理建設,以禿頭為造型,展現專業的自信。

為什麼這般無奈?因為沒有萬能的藥物啊。蘇上豪行文至此,再度一個提出觀念:藥物不是萬能,很多掛保證的宛如神蹟的藥物仙丹,往往也會傷害身體。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那些現在聽來很瞎的醫學知識:

  1. 十八世紀的醫學常識:生病都是自慰引起的,治病得放血才行。
  2. 相思病沒藥醫?西方醫學曾經認為相思病與痔瘡、狼人脫不了關係!
  3. 【果子離群索書】茶餘飯後聽離奇荒謬的醫學故事:《暗黑醫療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