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訪】我想做那種「我做了之後,大家突然注意到它原來存在」的東西──專訪周慕姿

【影音專訪】我想做那種「我做了之後,大家突然注意到它原來存在」的東西──專訪周慕姿

文/犁客

藉由書籍說明「心理諮商」到底在做什麼、花時間和諮商師談話究竟有什麼用處,甚至提供一些思考及觀察方式,讓讀者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察覺某些情緒問題,雖然沒去找諮商師也可以自己反思及處理⋯⋯身為心理諮商師,周慕姿這些想要經由出版達成的目的都容易理解、不難想像,但她2017年出版《情緒勒索》後,許多讀者可能吃了一驚。

「情緒勒索」一詞並非周慕姿首創,但這種情感壓迫在東方社會以一種理所當然的方式存在已久,大多數人都對此習以為常,直到周慕姿精準提及,大家才赫然發現:它就在那裡。

在2018年新作《關係黑洞》中,周慕姿除了指出如何在關係當中辨識問題,也進一步提出修補的方法。

讓諮商像心靈Spa,鬆開你心中的糾結

很多人會一直拖到心理或情緒引發的症狀都比較嚴重了,才會想到要找心理諮商師試試看。但事實上,諮商就像做Spa,鬆的是心理的筋骨,順了,生活中哪裡卡住了,都可以和諮商師談談,順了,就能繼續走。

承認情緒勒索的傷痛,是關係修復的起點

情緒上的「被勒索者」在一段關係裡過得痛苦,但「勒索者」也不見得開心──事實上,這些緊繃的關係常是因為僵化的價值觀及討愛的不安全感。無論身處關係的哪一方,正視這樣互動當中帶來的無形傷痛,正是修復關係的第一步。

不是製造對立,而是建立界線,找回彼此的尊重

有人認為周慕姿的說法會加劇關係當中雙方的對立,例如鼓動孩子反抗父母;不過周慕姿說明,正視闗係當中的問題,才能建立界線,一來避免彼此繼續傷害,二來可以重新相互尊重。這並非鼓勵對立,相反的,這才能修補關係。

愛情是「不安全感」的照妖鏡

在《關係黑洞》中,周慕姿進一步分析關係緊張的原因,其中有部分來自成因不同的不安全感,而沒有家族、血緣等等歷史脈絡,相對單純的愛情關係,正是觀察、映照,甚或放大這類不安全感的照妖鏡。

我想推翻讓人壓抑困頓的「理所當然」

除了心理諮商專業,周慕姿還是個樂團的主唱。她從大學時代開始著迷於哥德搖滾的敘事模式,一種在巨大世界當中的獨自悲涼。她為自己的樂團寫詞、為讀者寫作,以及為每回耐心聆聽的諮商過程,其實有共通的價值核心。

跳脫期待、自闢蹊徑的生涯選擇

相較於自己協助的案例,周慕姿認為母親對她的信任及給予的空間,讓她對於人生目標的選擇有更多自我的想法,同時也更明白負責任的重要;而這樣的成長過程、體悟與互動,其實也是解決情緒勒索、填補關係黑洞的最佳實例。

正視關係黑洞,拒絕情緒勒索:

  1. 「愛情關係就像照妖鏡,可以看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專訪周慕姿
  2. 如果我跟你夠好,我們之間就應該沒有距離?
  3. 為什麼另一半總是對外面的人比較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