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人人有立場,立場會衝突;但人講道理的潛力,比你想像得大很多
在現代,我們不可能避開關於價值和道德的討論,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一點。有些人會說這些討論註定無謂,因為「價值和道德都是人定義的,你的錯,有時候是他的對」、「你幾乎不可能說服立場不同的人」,對於這種人來說,下面這些問題不但沒有標準答案,就算硬要討論,也不會有進展:
- 基本薪資應該調高三千塊嗎?
- 國高中必修古文,有灌輸大中國意識的疑慮嗎?
- 人有沒有權利仇恨特定族群?
- 同性婚姻該合法化嗎?
然而,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民主社會的未來慘澹。因為這代表出於價值觀的社會爭議不可能有合理解決方案,而大部分的政策和協調,都會淪為多數暴力和權力鬥爭。
在民主社會,人們不可避免的責任之一,是跟立場不同的人一起決定公共事務。(當然,你可以選擇對於政治冷淡,但這等於是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別人決定)若你認為我們除了多數暴力和權力鬥爭,沒有其他選擇,那你會錯過人類理性能力的許多精彩之處。
舉例而言,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爭論裡,一個常見的反方說法是:如果同性伴侶領養小孩,他們的小孩可能會在學校被視為異類,遭到霸凌,因此為了小孩的福祉,我們目前還不該讓同性婚姻合法化,或者至少,就算讓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伴侶也不該和異性戀者擁有一樣的領養權。
老實說,在眾多反對同性婚姻的論證裡,這個說法至少在初衷上比較容易受到同情:就算你支持同性婚姻,也不至於認為我們不需要顧慮孩子的福祉、避免霸凌。當然,承認一個論證的初衷,並不代表接受這個論證的結論。你還是可以質疑:
- 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領養小孩,真的會造成小孩比較容易被霸凌嗎?
- 社會必須排除所有有可能讓小孩被霸凌的因素嗎?例如長得太高、太矮、太胖、太瘦、使用不尋常顏色的鉛筆盒?
- 當小孩因為自己的雙親性別相同而遭受霸凌,我們應該說這是同性婚姻的錯,還是社會對於性別多元缺乏理解和尊重?
- 要改善社會對性別多元的理解和尊重,拒絕同性婚姻,會是有效的手段嗎?
- ⋯⋯
仔細端詳任何社會爭議,你會發現所有立場都倚賴許多可以拆開判斷的理由,就算兩個人對於某個立場沒有共識,也不代表他們無法「以理由為單位」來討論和思考,並取得階段性的共識。面對不同立場下的複雜說法,當我們把論證拆解,進行思辨和討論,這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人的想法,也讓溝通進展成為可能。
政治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Sandel)討論基因科技的著作《訂製完美》就是一本示範如何藉由拆解論證來理解不同想法的書。
桑德爾並不是白紙一張,他對於書中討論的多數議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桑德爾並不企圖宣教,他以淺白明確的文字說明各種立場背後的理由和推論,評估他們的邏輯一致性和隱藏預設,並指出自己是出於哪些理由,來擁抱他支持的立場。他討論的問題包括:
- 我們可以允許哪些基因改造?
- 對運動員進行醫學式的強化,是好點子嗎?
- 我們可以用性別或其他生理條件來篩選人類胚胎嗎?
- 整體而言,基因工程對社會還有哪些值得顧慮的後果?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剛好感興趣,考慮到桑德爾對於各種論證的清楚整理,這是一本會讓你非常享受的書。
如果你不特別關心基因議題,但認為清楚的討論和思考很重要,這本書會是一串有效的課程:藉由仔細觀察作者介紹議題、立場和論證的方式,確認自己的理解,並從自己接受的說法出發,反思作者的說法是否有道理,你可以學到哲學家討論價值和道德問題的種種技巧。這些技巧並不是用來打倒敵人,而是用來建立好的思考習慣,幫助你成為一個更有能力理解和溝通的人。
事實上,社會議題環環相扣。例如前面提到的,被同性伴侶領養的兒童福祉,在書裡也有相應的案例,討論父母可以對子女進行哪些合理的干預和控制。對台灣人來說,同性婚姻議題就在當前,而本書討論的各種科學案例看似遙遠,但這些議題涉及的各種基本價值問題,其實是共通的。
人有立場,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人的立場會跟其他人衝突,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只要我們願意提出理由來說明自己的立場,並且檢驗對方立場背後的理由,會發現人講道理的潛力,其實比我們想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