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對,我知道你說的那個,雖然我也說不上來是哪個,但就是那個!
文/犁客
曾有人提過,村上春樹是個連精準形容特定物事都做不好的小說作者,憑什麼每年諾貝爾獎頒獎前都被抬出來說嘴?
村上春樹大約也不樂見自己的名字每年都被拿出來炒作一次,這話公開講過、文章裡寫過,好事者反正沒理會。不過暫且不論這事,村上春樹真的是個沒有辦法以文字精準形容特定物事的作者嗎?
在早期作品裡,村上春樹的確常用些模糊的方式來描寫情緒(「在那當中,我感受到了某種什麼,就存在於空間裡」)但也會用相當精準的方式來描寫具象物件(「我拿出Murakami牌子的削鉛筆機,用用了兩分半鐘慢慢地把三枝Haruki鉛筆削尖,整齊地排在距桌邊五公分的位置」)──這幾乎可以視為村上春樹創作時的奇妙技巧:以非常精準的部分(品牌、數字)固定故事氛圍之後,推動讀者的想像去盡量貼近那些模糊的部分,讀者甚至可能會感覺到:對,我知道你說的那個,雖然我也說不上來是哪個,但就是那個!
這不是正統的文學分析,只是經驗分享;而上個世紀末開始閱讀村上的讀者們,的確常有「我好喜歡啊村上寫出了我說不出來的那些感覺」但還是搞不清楚是哪些感覺的情況,導致有些人覺得村上只是個用古怪句構和節奏吸引讀者的取巧分子,不是什麼嚴肅認真的作家。
不過村上面對創作的確是嚴肅認真的──甚至在脫離那種讓他爆紅但青澀的習作式寫法之後,他對每一部創作都比上一部更嚴肅認真。有些讀者可能會發現,早年那些被當成標誌、風格,也被很多文案寫手及小說新人模倣的明顯特色,幾乎都已經消失了;但村上春樹這幾年的作品,仍然會在幾個句子當中就讓人清楚地感受到:啊這是村上的作品啊!
例如最新的長篇《刺殺騎士團長》。
寫作筆法越來越自在也越來越內斂,村上春樹把對於世界與人生的觀察溶進遊走在現實與虛幻之間的故事裡,《刺殺騎士團長》不是都會近郊文藝氣質的小確幸,而是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探得更深的思索,某個層面看,它更黑暗,但也因如此,它更有力量。
村上的死忠讀者會在這本書裡讀到熟識的那個村上:對人間有點淡漠但實則溫柔,看起來無所事事但持續堅持;也會讀到一個不大一樣的村上:他看望的人生方向與以往有點不同,而他尋找答案的動作也有點出乎意料。
而倘若是從前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進入村上世界的讀者,也來試試《刺殺騎士團長》吧。或許會發現村上的敘事魅力,或者至少,會讀到一個動人的故事。
※本文中那兩句自以為有村上風格的句子都是仿作,無關村上春樹及任何一位譯者
▶▶看看村上春樹的電子書!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 【一週E書】想起對夢想懷抱巨大熱情的青春時光,發現當年那個自己仍在心底某處發亮
- 【一週E書】它們會讓你擁有質疑現狀、解決問題、看透虛象、好好生活的能力
- 【一週E書】可能成真的近未來與豐富的流行元素──而且,電影改編的問題,小說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