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它們會讓你擁有質疑現狀、解決問題、看透虛象、好好生活的能力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週E書】它們會讓你擁有質疑現狀、解決問題、看透虛象、好好生活的能力

文/犁客

在很多故事裡,科學家大致上以幾種形象出現:因為太聰明所以有點瘋痲而且不大理會社會標準、因為太聰明所以有點痴呆不大能夠處理人際關係、因為太聰明所以自找麻煩地想要毀滅世界(或者保衛世界),或者,在好萊塢比較常見的,因為太聰明所以變成動作片主角(?)

總而言之,科學家常被描述成因為腦袋和常人不大一樣,所以生活在這個世界裡有點卡卡的;但是,現在你以為很懷舊復古文青氣質的東西,例如黑膠啦底片啦,都曾經是當年的高科技流行商品;現在你以為很尖端很前衛根本科幻的東西,例如人工智慧,都將會是撐起未來日常生活的基本骨幹;你以為科學家不會碰什麼膚淺酷炫的東西,不過很多酷炫的東西裡層是科學家創造的理論;你以為流行和宅宅是不會碰在一起的兩個極端,但硬是有些很宅的事變成全球的流行。

所以,科學家也是一般人,或許有時會有點閃神,不過一般人不也都如此?又或許有時會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不過一般人也常會遇上這種狀況。科學家的專業領域就算乍看之下和常人生活有點距離,就像我們在學校時不懂為什麼要學那些日常用不到的數學習題,但實際上卻是構成現代生活的基底,以及推進人類社會的動力

例如這幾年被討論得如火如荼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滲入目前生活的範圍非常廣,和棋王下棋只是箇中比較特殊的範例,別的不提,每個人每天都加減得用上幾次的搜尋引擎,就是不停從搜尋行為及結果之間關聯進行學習、自我升級的人工智慧。是故,現在開始讀《Life 3.0》並不過早,而是剛好,因為現在怎麼看待這回事,會決定未來會因此過得更舒服還是更辛苦。

例如前幾週掉回南太平洋的天宮一號,2017年8月發射的福衛五號,這些相關新聞在國內可能只有一點點篇幅,還佔不滿緋聞明星的屁股,但2017年底,在太陽系中航行三十幾年的航海家一號,在即將離開太陽系之前,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起了「傳訊息給航海家一號」的活動,獲得了熱烈響應──平平都是科技宅的菜色,為什麼有的冷清有的熱門?回頭想想,當年登陸月球本來是個機密計劃,但最後不但成了全民關注的新聞,同時創造了各種商機,也就是說,成功的行銷操作,其實會讓宅宅物事變成流行焦點──當時NASA奇妙但創新的行銷方式,可以在《登月大作戰》裡找到。

雖然通訊科技日新月益,但不管是當年行銷登陸月球,還是現今報導人工智慧,專家的預測或許都不完全準確,媒體報導也可能不夠全面;更奇妙的是,科技再怎麼進步,科學思維卻還是沒在大家腦袋裡固著,例如天文學早早知道水星逆行的原因,但大家運氣不好還是喜歡怨怪水逆。或許大家真的需要的,是讀讀類似《新生活判讀力》這樣的書──這本書不會讓人變成科學家,但可以讓人明白如何用科學的方式想事情。

科學家也是一般人。學會用科學的方式想事情,不會讓我們變成故事裡那種具備極端形象的科學家,但會讓我們更具備質疑現狀、解決問題、看透虛象、好好生活的能力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一週E書】可能成真的近未來與豐富的流行元素──而且,電影改編的問題,小說都沒有。
  2. 【一週E書】這個長假,你可以去看祖師奶奶
  3. 【一週E書】我們這塊土地的故事,比你想像的更多、更瑰麗,也更驚心動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