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這個長假,你可以去看祖師奶奶
Photo Credit: Wiki

【一週E書】這個長假,你可以去看祖師奶奶

文/犁客

長假,當然要讀厚書,或者讀集數很多的系列作。

不管想看金庸的隨便哪一套(甚至是哪幾套)或者從頭複習一次《名偵探柯南》,就算這些書手邊沒有,電子書都在雲端擺著,就算本來沒買,電子書馬上下單馬上到手,也沒有等候寄送的問題;況且不論是窩在家裡還是長途移動,都不用煩惱該怎麼塞書扛書,如果有台mooInk閱讀器,那麼讀到天昏地暗都不用擔心眼睛不舒服或者機器沒電。

但,為什麼長假就要讀這些啊?

厚書或系列作的閱讀需要時間。平常分段讀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故事進行到一半得先暫停,靈魂好像就有一部分留在情節裡,想要知道後來怎麼了卻又沒法子馬上知道後來怎麼了,不管手頭在做什麼,心緒仍然懸在那個中斷的地方乾著急。長假的空閒時間多,可以一口氣往下讀,自然很適合讀這些。

也就是說,因為厚書或系列作的閱讀需要時間,而長假裡能夠有大段、不中斷的閱讀時間,所以適合讀這類作品;但換個角度講,長假裡雖然有大段、不中斷的閱讀時間,但也不一定非讀這類作品不可。

事實上,還有另外一類作品適合在擁有大段、不中斷閱讀時間的長假裡讀。

這類作品也有厚重、情節比較複雜的書,但有更多是字數不算太多、甚至情節十分簡單的單本完結作品。

既然字數不多、情節不繁,為什麼會需要多用點時間來讀?原因在於寫出這些作品的作者,花了許多力氣,在看來極好理解的故事裡,埋藏了許多更深一層的言外之意,每個字詞都蘊藏了比表面上更多元的意義,每段情節都表現了比單純的故事進程更豐富的感情

讀這類書適合緩下速度。單看情節的話,唰唰唰三兩下就可以完成,沒什麼不對,只是有點可惜。因為這類作品告訴讀者的,其實比故事情節多很多,但那些「很多」,必須要從字裡行間去找線索,多想一想,或者和自己的人生歷練相互參照。

這類作品大多會被冠上「經典」的頭銜。這個頭銜常讓人覺得它們可能很難懂,但剛說了,要讀懂情節其實一點都不難,但要知道它們為何歷久彌新、一再影響這個世界及後繼的創作者,就需要多一點思考時間。

費茲傑羅如此,海明威也是如此。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情節其實超級簡單,甚至寓意也昭然若揭,但它真正的偉大,要慢慢想想才能體會。

當然,這些作品都經過翻譯,所以譯者對原文的理解程度及中文的使用技巧都十分要緊。Readmoo讀墨的《老人與海》就有不只一個翻譯版本,而其中有個版本的譯者,是張愛玲

是的,就是那個張愛玲

不談翻譯作品,張愛玲自己創作的小說和散文也都被歸類成「經典」了;而讀張愛玲的作品,除了剛提到的豐沛情緒之外,還可以讀到極為精準而且優美的文字運用。

張愛玲的作品也有電子書了。挑一本試試,就會發現為什麼有那麼多華文創作者將她視為「祖師奶奶」。

不誇張地說,那個文字使用的技巧,幾乎是種魔法。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一週E書】我們這塊土地的故事,比你想像的更多、更瑰麗,也更驚心動魄。
  2. 【一週E書】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一起加入鬥陣俱樂部
  3. 【一週E書】那些羞於啟齒的無腦舉動,正是文明大躍進的重要推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