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一起加入鬥陣俱樂部
文/犁客
有的電影看起來只是小品、目標觀眾群好像也不多,但因為製作當中的某些關鍵緊緊地與目標觀眾群相互扣連,所以不但票房不差,向外擴延、拉入新觀眾的狀況也比想像中更好。
有的電影剛上映時沒能發出多大的聲量,但在下檔之後因為粉絲的熱愛,以錄影帶、DVD或其他形式流傳,所產生的口碑和造成的影響反倒比大力宣傳多廳播放時來得更有力道。
有的電影改編自非常好看的小說,但因小說的字句太優美,情感太濃烈,以致於沒有幾個讀者
對於將文字轉化成影像之後的成果感到放心──但有的編劇與導演就是有特別的天賦,能夠完美地將每個讀者都不盡相同的想像帶進大銀幕,塑造出具有自我觀點但又能讓所有讀者接受的畫面。
有的電影改編自非常特別的小說,但因小說的結構太古怪、設定太跳躍,以致於沒有幾個讀者認為這樣的故事能夠成功地轉化成影像,或者,就算故事能夠順利改編,其中蘊藏的驚喜也會大幅弱化──但有的編劇和導演就是想得出辦法把這樣的怪小說改成怪電影,兩者怪法不同,但各自好看。
前者就像安德列.艾席蒙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順帶一提,艾席蒙最新作品《愛的變奏曲》電子版也同時上線了。
後者就像恰克.帕拉尼克的《鬥陣俱樂部》,或者伊坂幸太郎的《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
當然,文學改編電影更常見的狀況,是影像將許多關於情節的想像具體化,例如電影《絕處逢山》的同名原著,而文字補足了許多影像沒能直接敘述的幽微細節,例如紀錄片《日常對話》的文字版本《我和我的T媽媽》。
或者,也算常見但實在不樂見的狀況,是文字明顯比影像好上許多。例如《怪奇孤兒院》。也不是電影真的有多糟,但就是有種「提姆.波頓拍這題材怎會變成這樣?」的感覺。但這本原著相當有趣,建議連兩本續集一起帶走。
說到這兒,一定也有人想到了──是的,金庸作品幾乎都符合最後這個狀況。影視改編每個版本各有趣味與優劣,但與原著放在一起,還是會讓人覺得:能讀原著實在太好了啊!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