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用這題材寫長篇,需要想像力、組織力,而且不能太規矩
Photo Credit: Pixabay

【果子離群索書】用這題材寫長篇,需要想像力、組織力,而且不能太規矩

《史記.刺客列傳》有個姓聶名政的刺客,後來成為張徹武俠電影《大刺客》的主人公(王羽飾演);唐人傳奇〈聶隱娘〉的刺客也姓聶,侯孝賢拍成《刺客聶隱娘》。若再多一兩部電影,刺客都姓聶,大家或許會以為聶家是刺客家族,一如暗器與唐家。

又好比台灣一堆棒球投手姓郭,日本人以為郭在台灣是大姓,影響所及,有個名叫陶德三的人,嚮往投手丘上郭姓投手的威風,於是寫小說取的筆名便姓郭,全名郭箏。

日本人管棒球為野球。喜歡棒球的郭箏,把野球魂帶進寫作中,筆下有一股野氣。若郭箏是投手,想必是和打者正面對決,寧可被轟,也不願保送的那種投手

郭箏寫了幾本小說之後就神隱了,但人其實還在,偶爾在電影編劇中看到他的名字。一晃好幾年過去,最近聽說他寫了一系列以《山海經》為背景的小說,洋洋灑灑七冊,目前推出首部曲《大話山海經:靈魂收集者》。

照道理《山海經》這幾年應該很紅才是。奇幻當道,穿越正夯,而《山海經》滿滿盡是神奇怪誕的記載,符合年輕讀者的期待。但想想《山海經》若太紅也沒道理,撇開文言文的文字門檻,書中所載,這邊那邊有一座什麼山,山上有什麼奇怪的礦物、植物與動物,以及不像人類的人類。種種記述,奇歸奇,卻寥寥幾句,描述不多。

雖然《山海經》有一些神話傳說,但能完整講述出來,有點情節的小故事不多,我們熟知的「夸父追日」算是書中份量較夠的神話故事,但原文也不過這麼幾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喝水,就喝黃河、渭水的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走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他死時所拋掉的拐杖,化作一片桃林。)

可想而知,要以《山海經》為題材,根據短短的零星記述,拉開來寫成一部長篇,需要想像力與組織力,文筆也不能太規矩,而這不就是郭箏的守備範圍嗎?

且看郭箏怎麼寫刑天。

刑天,是叛逆的神,因為形象特出,成為現代電玩戰神級角色。然而在原書裡也只幾句:「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與天帝爭奪神位,天帝砍斷刑天的頭,把他的頭埋在常羊山。沒了頭的刑天便以乳頭做眼睛,以肚臍為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舞動。

僅此而已。若你上網查刑天資料,十之八九都寫道,刑天為炎帝文臣,酷愛音樂,爲炎帝祝壽時創作《扶犁曲》、《豐年詞》等詩曲。好像多了一道資料,不過這不是《山海經》寫的,而是依據南宋羅泌所編寫的《路史》而來。

南宋離《山海經》創作時期已經很久了,怎會突然冒出這個說法?可能是後人根據刑天神話而加工創造而來的。

刑天事蹟頗有意思,但原文記錄簡略,留給作家想像空間。依據郭筝的設定,刑天是被逐出天庭的神。為什麼被逐?他是職場文化的異類,驃悍而勤奮,時時努力殺妖。他看不慣同僚摸魚打混,屢屢暴力相向,以示不滿,連主管他也惹,後來受不了天帝的指責,激憤嗆聲,天帝怒而拔除他神的頭銜。這是神界史上第一次功高震主的貶謫。刑天被逐出神的陣營,遊蕩於神、人、妖之間,遂為妖所利用,向諸神挑戰。

接下來就像《山海經》所寫,刑天的頭顱被砍了下來,憑著強烈的戰鬥意志,他的乳房變成了眼睛,肚臍變成了嘴巴,並且撿起金斧、銀盾,一斧劈向天帝⋯⋯

最精彩的不是天帝戰刑天這一段,而是眾神擊敗神群妖後把妖關進洞穴裡,妖界首領魔尸與天帝打賭:「往後,如果每一年有一個最傑出的人願意把自己的靈魂送給惡魔,一萬年後,有一萬個人類的靈魂願意歸屬於惡魔,我們就能解除封印,走出這個山洞!」

這是副書名「靈魂收集者」的由來。小說場景隨後轉入人間。一萬個人類的靈魂即將集滿,只差一枚,化為人類的神妖後代,或阻或迎最後這個靈魂。郭箏把靈魂爭奪戰寫得熱熱鬧鬧,十足的奇幻武俠風,郭箏的老讀者至此應不陌生,他以應天魚為筆名寫過好幾部武俠小說。

郭箏、應天魚,合為一體,揉合出來的功力,就表現在《大話山海經》裡。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你不該錯過的郭箏:

  1. 【被忽略的作家】傅月庵×房慧真:寫一篇抵一本,看「郭箏」暢快淋漓地帶回那個翹課的生猛世界!
  2. 追尋電子書版權中的美麗邂逅──關於郭箏電子書二三事
  3. 別讓好書和少林武功祕笈一樣失傳──郭箏《少林英雄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