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版權營】這個只有一家經銷商的小市場,卻有四千五百家出版社!
文/劉芷妤
歷年出版經紀與版權人才研習營都是深受各出版社編輯、版權人期待的一期一會,可以在台灣就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暢談各國文化、書市的差異,這是在兵荒馬亂的各國書展都難以做到的。
2018第六屆版權營,同樣邀來世界各地的出版人,他們有的是成功將手中的故事賣到全世界的版權代理,有的是買下台灣好書的外國編輯,他們聚在一起,究竟都聊什麼呢?
義大利:令人驚嘆的出版戰鬥力
來自義大利的E/O出版社的版權經理艾曼紐拉.阿涅修(Emanuela Anechoum)表示,在義大利出版業,每年新書愈來愈多,讀書的人卻愈來愈少,只有40%的人口每年讀過一本書以上,等於很多書只有編輯看過(苦笑)。
整體而言,義大利的出版量逐年上升,其中以小說和童書的成長最高。翻譯書的數量逐年下降,不過有越來越多作品翻譯自亞洲語言(尤其是日文,推測可能是拜漫畫之賜);同時,義大利本土創作的版權外銷大幅提升,2001至今已經成長百分之三百特別是小說和童書,這當然要歸功於斐蘭德《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的推波助瀾,這套書風靡全球,連帶使得義大利文學成了國際出版市場的熱門商品。
阿涅修分享了自家出版社於2005年在美國成立分公司「歐羅巴出版社」(Euopa Edition)的初衷:「既然英美讀者不讀歐洲文學,我們就把歐洲文學帶進去。」十多年來,歐羅巴已經出版了來自義大利、法國、土耳其等三十多國家的文學作品。今年美國的國家書卷獎首度增設「翻譯文學」組,最終決選的五本書便有兩本由歐羅巴出版。
斐蘭德的《那不勒斯故事》是一匹秀異特出的黑馬。作者首次出書是在1992年,她拒絕以真名示人、不做宣傳、不辦發表會,出版社起先有點擔心這樣無法行銷,但決定尊重作者的意志。等到斐蘭德在2011年出版《那不勒斯故事》的第一集《你是我聰明出色的好友》,她已經累積了相當的知名度和讀者群,但誰也沒想到這個四部曲會成為全球轟動的暢銷現象,作者還因此被《時代雜誌》選為2016年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HBO影集剛剛開播,這股「斐蘭德熱潮」看來還會延燒很久。
荷蘭:在艱辛局勢裡尋找破口
荷蘭文雖然是這樣一個市場極小的語言(包括荷蘭與比利時的荷語區),全荷蘭只有一個經銷商,境內卻擁有四千五百家出版社,每年三月有閱讀週,會邀請一位荷蘭作家特別撰寫禮物書,該週只要去書店買書,就能獲贈一本,因此這本書的「銷量」往往動輒幾十萬冊,是每個荷蘭作家夢寐以求的事。除了圖書定價制,電子書和有聲書也在荷蘭市場越來越重要,包括串流和訂閱模式。
安.伊芙拉德(Anne Everard)來自Signatuur出版社,這間出版社在三十年前創立,一開始還是獨立出版社時,專做北歐推理,後來變成大出版社旗下,為避免書系衝突,聚焦在翻譯文學上。每年只精挑細選地出版二十到二十五本書。提到最近才剛買下《敵人的櫻花》荷蘭文版權,伊芙拉德笑說:「在荷蘭,有個說法是,農夫沒看過的東西他是不會吃的。」說明荷蘭人其實對於陌生異國文學描述的世界沒有什麼興趣,所以這是個很大的挑戰。
荷蘭人普遍英文程度好,所以荷蘭文的譯本還要跟英文原版競爭,就算不能同步出版,至少也不能晚太多,否則市場由於大部分的荷蘭人都能直接讀英文書,所以買版權時會考慮是否已有英美版權,翻譯速度也要夠快,要不讀者會先去讀英文版的。同時,伊芙拉德建議版權新手把版權賣給荷蘭編輯時,記得要先做好功課、了解對方偏好,為對方量身訂做「這位編輯會有興趣的書」,掌握好節奏,適當時候賣點關子提高對方興趣,都是推銷版權時的小訣竅。
英國:讓金庸成為另一個托爾金
「局勢很糟的時候,只要一本書就能改變一切,所以在出版業永遠要保持樂觀。」來自英國的保羅.恩格斯(Paul Engles)與大家分享他在出版業努力的初衷與信念。
相較對於亞洲文學較為保守的荷蘭市場,來自英國的恩格斯則表示,2016至今,英國書市翻譯書的數量已經增長了96%,亞洲書尤其欣欣向榮,甚至有專門翻譯亞洲女性作家的出版社,市場裡百花爭豔。
恩格斯同時也是簽下金庸作品英國版權的編輯,今年甫出版《射鵰英雄傳》第一集,在優秀譯者的加持下,將金庸武俠裡讓華人讀者如癡如醉的廣袤世界,完美地傳達給英文讀者,讓他們也能享受我們熟知的震撼與感動。出版後,讀者的回饋、評論都相當熱烈,明年會繼續出版第二集。
「是金庸武俠在華文世界的基礎,促成了在英語世界的成功。」在推薦給英國讀者時,恩格斯會將金庸在華文世界的地位比擬為英國的托爾金,聚焦在華文世界的三億本銷量,這數字會讓英國人非常震撼,進而產生興趣,而用文化差異去推廣、吸引注意力,英國讀者都相當買單。
除了金庸以外,2019計畫出版的書裡也包括了長踞以色列暢銷榜的重要作品、瑞典作家筆下被遺忘的核子工作者、墨西哥劇作家作品、法國作者的日本背景小說⋯⋯但要談到「英國讀者都喜歡什麼書?」恩格斯認為,「英國的綜合趨勢是:讀者很奇怪,你要在英國賣書的話,要考慮對象是誰。」
英國的讀者相當多元,文學性高的作品在其他國家可能賣不好,但在英國始終都有基本盤,甚至有些讀者「固定」會閱讀每年的得獎作品;在這個需要精神寄託的年代,正能量文學也同樣很受歡迎,這類讀者不喜歡這幾年流行的、談及暴力或女性受害者的書,所以用正能量文學療癒自己;像是談法律、醫學這樣所謂「讓你更聰明的書(Intelligent Nonfiction)」這類的書都相當暢銷,非小說類的讀者也愈來愈多。
有趣的是,作家如果有多元背景,或是作品中平等議題也會比較吸睛,另外還有像是《給叛逆女孩的睡前故事》(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這類型不走傳統路線,改以網路募資的書,都為書市帶來啟發。甚至有些編輯會找作者來完成他的創意與想法,這也與一般想像中作者寫完書才去給編輯看的流程大相徑庭。
目前英國讀者很習慣聽有聲書,如果一本書同時推出有聲書版和平裝書,銷量幾乎可以並駕齊驅;訂閱模式也相當熱門,很多人都會忘記取消,然後每個月都有新書可以下載。
在電子書方面,2010年之後蓬勃發展,直到2014、2015之際,每個人的閱讀器都已經塞滿了書,更別說最近這兩年,電子書已經是書市不可忽視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