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週E書】讀小說,人生才走得下去
文/犁客
在現今的書市,「小說」是個麻煩的種類。
麻煩的原因之一:它不好介紹。有些讀者會覺得,你把故事的概梗都講完,那他也就知道那本小說是怎麼回事了,不需要再看──這當然是個錯誤認知。知道《西遊記》有一隻石猴會大鬧天宮,並不會減損讀到他真大鬧天宮時的爽快,知道《魔戒》最後總是要把至尊魔戒扔進末日火山才算數也不會讓遠征軍的冒險變得平淡。知道劇情和閱讀時的沉浸情緒其實是兩碼子事。
麻煩的原因之二:它不好介紹。有些人介紹小說時候,心忖那就別把故事講得太明白吧,但沒能找出特色來講,或者那本小說的特色就藏在結構裡文字中,非得讀者自己讀才能體會;結果介紹時講的故事就沒有自己的樣子,例如說:「這個故事從一具屍體開始,兩名警探獲報趕來,發現疑點⋯⋯」這種介紹大概可以用在幾千本中外各國推理小說上頭,對讀者來說有講等於沒講。
麻煩的原因之三:它不好介紹。就算介紹者把故事講到天上少有地上無雙,還是有些讀者會覺得讀故事沒什麼用──旅遊書和食譜、人文書和科普,這類書似乎都有直接對應的「實用」目的,但讀故事要幹嘛?好像想不到。
事實上除了欣賞文字使用、敘事節奏等等創作技藝,以及享受情節鋪陳、主題討論等等閱讀愉悅之外,讀小說最大的好處,是用自己的節奏,去經歷別人的人生,從中學到某種生活經驗,再回頭繼續自己的日子。無論你讀的是很寫實的故事還是很異想天開的故事,都是如此,而這類經驗的學習和累積,對於一個人怎麼面對生活、以及怎麼決定自己生活該是什麼樣貌來說,是相當實用的;但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不知道;遇到什麼事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不知道;派上用場後事情會像故事一樣獲得解決嗎?不知道;它們是最好的對應方法嗎?不知道。但它們讓你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更多面向的思考,就算最後你決定的方法和它們不同,它們也幫了很大的忙。
但這種「實用」實在很難講清楚。
諸多麻煩,都在小說的方方面面都不好介紹。不過或許我們還是試著介紹一下這本小說:
首先,它充滿奇想。例如有個要打工賺錢修車的人找到造雲的工作,例如有個人在替自己發洩性欲後發覺他的自慰有神奇的功能。其次,它也有相當現實面向的折射。例如有想強徵舊社區開發新建案的集團和神祕的黑函,例如有大家熟悉的地鐵列車交錯與日常當中愛情的電光石火。這本小說是位香港作者寫的,先出了香港版,挑掉幾篇港味太重的、再加幾篇港版沒收的作品後,成了給台灣讀者的台灣版。而書裡收錄的短篇裡有各式各樣的人生,角色們和我們一樣迷惘,或許作者也一樣──但面對自己眼前的狀況,我們都在繼續想。
《把砒霜留給自己》。因為讀小說,人生才走得下去。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