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和你相距甚遠,但它就在你生活起居之處──專訪「法律白話文運動」

你以為和你相距甚遠,但它每時每處都與你同在──專訪「法律白話文運動」

文/犁客

「大家加入的原因不大一樣。我是本來在網上看到他們做的東西,覺得很有意思,又是自己的學長姊;」劉珞亦說,「書磊是因為先前參加辯論賽認識貴智,伯威因為會做設計,就被拉進來做圖。」

劉珞亦是「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成員之一,負責社群經營。2014年,因為318學運的緣故,楊貴智找來鑽研國際法的朋友,在網路上寫「服貿科普文」;學運結束之後,這群朋友持續在網路上撰寫「向一般大眾解釋法律」的普及文章,「法律白話文運動」正式成立。文章積累到2017年,「法律白話文運動」出版第一本書《江湖在走,法律要懂》,到了2019年,他們已經出版三本書,網站的工作團隊也更加完整。

負責網站上所有圖像設計的廖伯威、負責外部聯絡及合作專案的徐書磊、負責社群經營以及盯緊大家交稿進度的劉珞亦,某些人是一開始就被楊貴智相中、拉了進來,有些人是「法律白話文運動的讀者」、認同他們也對參與運作有興趣;每個人加入的過程互異、各有不同專長,但全都具備法律專業背景

進入2020年,「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即將推出第四本書。「前三本都是整理站上的文章、重新編輯分類之後集結的作品,」劉珞亦解釋,「第四本也不是一開始就想要出版,但的確是從頭就有一套系統規劃的。」

這本新書,叫《臺灣法曆:法律歷史上的今天》。

法律歷史上的今天

過去「法律白話文運動」與讀者接觸的管道以臉書粉絲頁為主,不過2018年開始,站長楊貴智注意到粉絲團的觸及率逐漸降低,也覺得應該設法接觸更年輕的族群,「我們主要的TA年紀應該是高中到大學嘛,」楊貴智說,「最初開始做『法律白話文運動』就是想深耕這塊。」

另一方面,劉珞亦在與學生對談時發現,「二十二歲的學生已經不用臉書、覺得那是老人在用的東西了;」劉珞亦說,「所以聽到貴智的想法,我想專心經營原來申請了但並沒特別照顧的IG。」

暱稱「IG」的「Instagram」是以照片、圖像為主的社群網站,對需要以大量文字解釋敘述的「法律白話文運動」而言,IG的溝通方式似乎並不合適。「我們想以圖為主、一格一格的貼文,每天都發;最好有固定格式,用相同模版來設計版面會比較快。」劉珞亦解釋,「而且我發現雖然IG比較不容易擴散分享,但發『限時動態』會更直接把追蹤者導流到網站來──我們本來就希望他到網站讀文章,這樣正好。」

楊貴智與劉珞亦想出來的,就是《臺灣法曆》的雛形──「法律歷史上的今天」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每天發一篇,每篇限制800字,只講一件事。「那時我跟他們說現在10月嘛,我們先準備1到3月的內容就好,然後2019第一季再準備第二季;」楊貴智說,「不過大家都很忙,根本沒能照這個計劃進行,後來比較穩定時大概就是這個月預做下個月的、提早大概兩個禮拜準備好。」

「一開始做得比較混亂,後來比較能夠穩定上稿,不過如果有注意的話,還是會發現有時是『法律歷史上的昨天』、『法律歷史上的前天』;」負責想題目發稿的劉珞亦笑道,「而且會在歷史上留下紀錄的法律事件,大多是刑法、公法或國際法之類,民事就不大容易出現,所以遇到沒牽涉到特定法律事件的日子,就要另外想題目。」

「日曆」的版面設計和「將法律事件與每天日期結合」的做法,成功吸引網友的關注,一年之內,「法律白話文運動」的IG粉絲飛快成長,超越經營更久的臉書粉絲團。

而且,「法律白話文運動」也開始舉辦或參與更多線下的實體活動。

參加辯論比賽時想到《死亡筆記本》

「我們2019年大概去了三十間以上的學校,從國中到大學都有,也不見得是老師找我們去對學生講話,也有班聯會直接聯絡我們,或者是公民老師找我們去和教師們談法律教育;」徐書磊說,「接下來我們和創作者合作,有利用動畫討論判決的節目,也有透過繪本談假新聞的企劃。」

各種合作企劃裡,當然也包括將「法律歷史上的今天」編彙成冊的計劃──這是將分成上、下兩冊出版的《臺灣法曆》由來。「因為篇幅的關係,每個月我們會選出二十篇,視情況增加字數把內容寫得更完整一點;」劉珞亦說明,「選擇的標準第一個是與台灣有關,第二個則是挑在IG上比較受歡迎的。」

「法律白話文運動」成員平日各有不同閱讀習慣,在準備論文的廖伯威讀的大多是原住民議題的相關作品,例如《野蠻的復權》,把閱讀視為休閒的徐書磊喜歡的是雜誌和攝影集。而這回受邀擔任Readmoo讀墨電子書的本月店長,「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主要由楊貴智及劉珞亦負責選書,兩人提出的書單各異,但其實當中有些一貫的思考:選書當中的虛構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漫畫,在精采的劇情之外都曾引發他們思考某些現實狀況,而非虛構作品則讓他們在自己所受的法律教育之外,明白法律理論如何在不同社會、不同制度及判決中落實。

「例如我選了《死亡筆記本》,國中讀的時候當然站在奇樂那邊啊,覺得壞人就是該死,」劉珞亦說,「但高中時有回參加辯論比賽,要談死刑,我想到《死亡筆記本》,突然覺得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想這件事。」

「我選的書裡有一本是《不平等的審判》,這本書顛覆了我對審判制度的思考。」楊貴智說,「書裡舉出很多數據實例,讓我知道誤判是種必然的風險,連庭訊定在上午或下午,都可能影響審判結果;但書裡也提到,不應該把審判完全交給AI之類科技,審判和人有關,必須有人參與才行。」

「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為讀者選的,是協助他們將日常休閒、學院專業與現實生活連結的書籍,不但有趣好讀,而且別具意義,一如他們在把「日期」與「法律」結合之後,在2020年會展開的新企劃。

「接下來就是把『地點』和『法律』結合啦!」劉珞亦笑道,「請大家來看我們的IG吧!」

▶▶「法律白話文運動」的【店長選書】,2020年1月份兩書8折!

法律和什麼都有關啦!

  1. 把法律專業資料當成有趣的冷知識吧!──專訪「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楊貴智
  2. 資本家透過專屬的「法律密碼」,與國家聯手打造暴政
  3. 除了守法,更要知法:法律白話文運動《召喚法力》新書發表會側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