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濁世,是否就在那裡?
Photo Credit: Wiki

【一週E書】「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濁世,是否就在那裡?

文/犁客

1989年2月,一本漫畫雜誌在台灣書市出現。十六開本,內頁黑白印刷,不厚,最初連載的漫畫只有三部,價錢不貴,只要30元。

這本漫畫雜誌叫《星期漫畫》,從刊名就知道打算做的是週刊;雖然一開始只有三部連載,但那三位漫畫家都擁有怪物級的技法。

三十年過去,三位漫畫家當中,編繪《遲來的決戰》的曾正忠已然停筆多年,創作《天才超人頑皮鬼》的麥人杰仍然持續創作,而與編劇馬利合作、繪製《阿鼻劍》的鄭問,已經先一步離開這個世界。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鄭問已經嫻熟原有的各種繪畫技法,但還沒自己進行更多天馬行空的畫技或工具實驗(例如用塑膠袋或菜瓜布),已經開始在西畫技巧中加入毛筆水墨等東方技術,但還沒進一步發揮毛筆線條與墨渲色塊的藝術力量,已經讓人驚豔,但還沒在其他國家大鳴大放、還沒被日本媒體譽為「亞洲至寶」。

所以,《阿鼻劍》這部帶有武俠及玄幻色彩的作品,可以視為觀察鄭問技法及創作理念蛻變過程的作品;奇妙的是,《阿鼻劍》主角歷經試煉終於尋找自我、覺醒面世的經過,幾乎也是隱隱的呼應。

阿鼻劍》的連載在主角醒悟之後戛然而止。讀者好奇接下來的情節會如何發展,更好奇在《阿鼻劍》故事開始之前,某些角色究竟經歷了什麼──因為連載停止的時點,主角並非因為拿到祕笈或神兵利器所以獲得前所未有的新技能,而是「想起」自己本來應是什麼身分、擁有什麼、可能已經放棄了什麼,以及可能必須去做什麼。

這一切,都與《阿鼻劍》的「之前」有關。

終於,三十年之後,《阿鼻劍》的編劇馬利開始訴說「之前」的故事。

馬利的真實身分,是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當年他編寫《阿鼻劍》時,還沒開始鑽研佛經,還沒擔任國策顧問,還沒經歷許多衝擊,還有鄭問負責把他的想像化為圖像。三十年過去,外在與內在的許多都變了,回頭再看當年創作的「之前」,郝明義會看到什麼世界?那個在《阿鼻劍》裡提到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濁世,是否就在那裡?

答案將在點開《阿鼻劍前傳〈卷一〉封印重啟》時,陸續揭示。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因為我們都愛身分地位
  2. 沒見過黑社會,只是沒看見那些蓋在底下的真相
  3. 一個好小說是寓言,記錄真實又不直接談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