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哪些古老智慧真的很智慧,哪些根本是幹話
Photo Credit: Pixabay

【一週E書】哪些古老智慧真的很智慧,哪些根本是幹話

文/犁客

看到《象與騎象人》這樣的書名,你可能會先從鼻子冷哼一聲,心忖「這一定又是一本把動物視為『需要控制』的一方、把人視為『可以馴服力量』的一方、充滿人類自我過頭本位主義的心靈成長之類書籍」,因為你讀過〈大象擁有珍貴的同理心,能察覺負面情緒並設法安慰〉、〈動物園裡的大象因寂寞開始學說人話,人類是聽得懂的〉等等文章,你知道大象不是愚鈍的動物,你也知道人沒有自己想得那麼了不起;冷哼之後,你又想到:這類以刻板印象做出來的比喻隨處可見、在所難免,這不代表書的內容片面偏頗、不值一讀。

於是你會發現,你的心理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冷靜地分析推理,另一部分比較情緒化,這兩部分其實同時存在;你的冷靜推論不見得能說服不爽的那個部分、把這書拿起來讀,而不爽的情緒也不見得真能大到讓你在還沒讀書之前就斷言內容優劣。

有趣的是,這種情況正是《象與騎象人》書中的描述的基本狀況之一。

象與騎象人》的原文書名和象及騎象人沒啥關係,叫《The Happiness Hypothesis》,2006年首次出版;不過象及騎象人的確是作者用來舉例的象徵,它不是「理智/情感」這種武斷簡單的二分,而是描述兩種互不相同(而且也不見得彼此理解)的心理狀態──重點是,如果要把事情處理得妥當、心情保持順遂,大抵都得要不同心理狀態能夠協作才行。

放大一點看,這其實也像是人與另一個人、人與群體之間的狀況──互不相同、不見得能夠完全理解彼此,但長遠來看,最有利的狀況是協同合作、一起向前。

也就是說,這本書要談的,其實是人怎麼處理自己內裡的衝突,怎麼處理自己與群體的衝突;而處理這些的目的,就是能夠因此過得愉快一點。

當然,你一定也知道,很多所謂「古老智慧」都提到「過得愉快一點」的方法,而那些方法大抵在談怎麼處理「心」,聽起來有道理但大同小異,說起來不難但大多感覺不大實際。這本書原文書名副標「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沒忘記這事,作者沒打算說「古老智慧就是對的」,相反的,他融合大量現代學科知識,一一檢視那些古老智慧哪些真的很有智慧,哪些根本是幹話。

事實上,這書的作者強納森.海德並不是那種鼓吹正面思考的人生導師,他是正牌的心理學博士、擔任相關教職,他從不避談人性當中的扭曲(例如他在另一本作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裡打「好人」巴掌),但也不會只陷在黑暗裡頭。

不盲信、不做「失控的正向思考」,但也不用覺得全然悲觀。因為開始理解人,就有辦法讓很多事變得更好一點。

我們是象,也是騎象人,理解了這個,就比較知道怎麼面對自己,怎麼面對別人,以及怎麼面對由大家一起組成的社會。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1. 怪獸在《蒼蠅王》時代仍是幻覺,在《寄生》時代裡已成現實
  2. 在那些星期二的課之後,體驗《擁抱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