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上流社會寫上流社會:血緣、階級,以及時代的故事
文/溫暮
《上流社會》開篇便藉里奇蒙公爵所舉辦的盛大宴會點出:「從參與宴會賓客的姓氏,彷彿就能讀出一部活生生的英國史。」
作者朱利安.費羅斯是知名影集《唐頓莊園》的編劇,同時也是英國上議院的議員,根據英國的政府體制,上議院議員為舉薦,而非選舉產生,且擔任議員者多為貴族後裔、顯赫家世者或是高階神職人員。
由上議院成員朱利安述說貴族世家與平民新貴的衝突,再適合不過了。閱讀過程中,甚至懷疑,作者是否將自己的某些過往經驗帶入了故事情節,畢竟他筆下的人物行走坐臥、房屋裝飾皆靈動且華麗繁複。
咫尺天涯的距離
1820年代的英國,是個混亂卻也充滿機會的時代,貴族正與拿破崙軍隊纏鬥,平民則從戰爭中尋找機會,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故事發生在貴族貝拉西伯爵家族與平民富商川查德家之間,前者住在上流人士聚集的貝拉格夫廣場,後者則住在平民區伊頓廣場,儘管這兩個廣場隔著走路就能抵達的距離,貝拉西伯爵與川查德先生的社會地位卻是天差地別。
川查德先生在滑鐵盧一役中擔任軍隊的供應商,迅速累積了財富並與貴族建立關係,然而,財富並不能滿足野心勃勃的他,他更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社會階級,向上攀登,不再受老牌貴族的歧視。
發現自己美麗的女兒與貝拉西伯爵獨生子相戀後,他極力撮合兩人的婚事。然而,兩位年輕人因種種誤會以及殘酷的戰爭,最終川查德小姐難產而亡,貝拉西伯爵的獨生子則是戰死沙場,只留下了不被社會所認可的私生子查爾斯。
貝拉西伯爵不知道獨生子與商人之女私通,並使對方懷孕,而川查德家族則是為了避免女兒未婚懷孕的壞名聲,影響家族聲譽,查爾斯甫出生便將他送往鄉間扶養,隱蔽消息,完全沒有知會貝拉西伯爵家族。
首先是血緣,然後還是血緣
1840年代,戰爭結束後的英國,川查德先生成為了倫敦最大地產開發商的合夥人,家族巨富,他積極培養唯一的兒子做為接班人,讓家族事業和地位更上一層樓。同一時期,貝拉西伯爵因為獨生子的戰亡,失去了繼承人,只得依照血緣排序,將伯爵之位傳給姪子。
川查德夫人因緣際會下在一次宴會中認識了貝拉西伯爵夫人,因同情對方喪子及沒有繼承人之痛,考慮再三後,將私生子查爾斯的存在洩漏給了貝拉西伯爵夫人。不料,良善的意圖卻引起雙方家族的紛爭,貝拉西伯爵夫人震怒,認為川查德家的小姐不守婦道,為了攀上貴族公子刻意勾引,決心將貝拉西家私生子的秘密公諸於世;而川查德先生與夫人則是認為女兒遭風流貴公子所騙,為了保護家族與女兒名譽,誓死守護私生子的秘密,百般阻撓貝拉西公爵夫人的計策。
當時,私生子查爾斯剛開始在倫敦金融區經營自己的棉花事業,貝拉西伯爵夫人與川查德先生夫人因他特殊的身分以及兩家的勾心鬥角,對他投以過度熱情眼光,引起貝拉西伯爵姪子與川查德家族兒子的警惕和忌妒,認為無名小卒查爾斯可能是自己未來繼承家業的強勁對手。
故事的後來,查爾斯因遭人妒陷入危機,且以平民身分愛上貴族小姐,不被認可,貝拉西伯爵家族與川查德家族為了幫助兩家唯一的第三代子嗣,秉棄前嫌,攜手合作。查爾斯在雙方長輩的幫助及自身努力的情況下,終與所愛之人有了完滿的歸宿。
貴族與平民的合作,隱喻新時代的英國?
雖然作者並未明說,但閱讀過程中,發現作者似乎埋下許多伏筆,不只單純在講述兩個上流家族鬥爭的故事,也隱射英國社會的發展進程。
社會階級方面,貝拉西伯爵與川查德兩家紛爭的開端便是因為相距懸殊的社會地位,在當時的英國社會裡,貴族是羞與平民為伍的,任何事情都講求門當戶對,也因此貝拉西伯爵夫人在知道兒子與商人之女私通,甚至還有私生子時,才會如此憤怒。
同時擁有貴族與平民血統的查爾斯的出生,似乎暗指英國貴族與平民家族的界線不再清晰;後來兩家結合,共同為查爾斯付出的部分,也指出了英國逐漸轉變為民主社會,貴族和平民能夠互助合作。更明顯的部分,則是藉查爾斯之口,在討論棉花貿易時,說出不支持美國蓄奴制度,應該給與每個人平等的機會。
至於科技,故事剛開始,川查德家族若是想去自家鄉村的莊園度假,需要搭乘三天的馬車,然而,另個角色卻表明英國正在建造新式鐵路,待建造完成後,即便目的地是更遙遠的城市,也只需要花費五小時的車程。紅便士郵票和電報在故事中也是很有存在感的兩樣新式科技物品,故事人物不斷誇讚郵票和電報的發明,加速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降低距離感,這些發明都彰顯了英國社會的高速發展。
細細讀完《上流社會》,會發現這不只是圍繞在家族鬥爭的故事,從它極為考究的故事背景與細節中,能夠品味出舊英國與新英國的進程,它篇幅頗長,需要一些耐心,但確實是本讀完後,讓人意猶未盡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