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零垃圾」太難了啦!但可以先「減垃圾」呀
文/Joy Green
如果你和Joy一樣,喜歡斷捨離的概念,著迷於清爽的居家環境,並且對於東西變少心情變好真的有感的話,那你一定注意到了一波「零垃圾」、「零廢棄物」、和「無塑膠」等等的書籍和風潮。
零垃圾似乎是斷捨離的下一步,只擁有自己喜歡的、適合的和舒服的物品後,垃圾量真的會減少。但這距離真正的「零廢棄物」還有一段需要更多思考和練習的路要走。Joy讀完零垃圾的第一本書《我家沒垃圾:一個加州媽媽的零廢棄生活革命,重新找回更健康、富足、美好的人生》,只感到深深的無力和挫折,我做不到⋯⋯我沒辦法上廁所不用衛生紙、我也沒辦法用椰子油當面霜(下場是狂長痘)、我更找不到任何店可以賣我沒有包裝的鹽、醬油或砂糖。於是這個想更精簡生活,並且為下一代留一個乾淨地球的心願就悄悄埋葬了。
直到書蟲Joy逛網路書店時被推薦了新書《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老實說,剛開始的感受是「我做不到,多買一本書並不會功力大增⋯⋯」但讀書籍簡介時,其中一句打動了我──請不要被零廢棄的「零」給嚇到了,就像說要做個一百分的父母或子女一樣,這無疑是個理想,能否達成並非重要。如果你想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對生活感到疲憊、懷疑自己的價值⋯⋯不妨從減少日常垃圾試試。
對厚!執著於做到一百分以致於心灰意冷乾脆不做,不就落入了全有或無、非此則彼的二選一情境中嗎?回想Joy的斷捨離過程也曾陷入這個僵局,執著於全家的東西都必須是怦然心動的或是成為物品超少的極簡主義家,過程反而充滿焦慮和痛苦。直到Joy突然開竅,了解到最適合、最舒服、最喜歡的物品量就是最好的量。沒必要糾結到底是十件還是一千件,才開始真正享受家裡及心裡的寧靜清爽。現在想要更進一步,何必強迫自己做到「零」垃圾呢?盡力減少日常垃圾就是個好開始阿!
於是Joy給自己一個新機會,買下這本《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適合的切入點。
本書由作者一「尚潔」的第一人稱書寫大部分,一些地方會出現作者二「阿選」來打招呼並作一些介紹。全書像是兩位作者從大學相遇到目前的自傳,用敘事的方式講述他們如何一步步地成為零垃圾實踐者,並藉由人生中的大小事件來說明在各個情境中,他們如何做到零垃圾。筆調生活化,讀起來非常輕鬆無負擔。
書封用簡單的筆觸和色彩畫出了作者們的小小九坪公寓。前面的彩頁照片展示了作者們成功地舉辦了一場沒有垃圾的婚禮和居家生產。想要做到零垃圾,一開始難溝通的是同居的家人。要大家同心協力、有志一同地減少垃圾量和消費上的選擇,甚至忍受一些生活上的不便。但是更難的是希望親朋好友也能包容你的零垃圾目標。作者能夠成功的辦一場沒有垃圾的婚禮,就代表他們不僅自己做到,連這種親友場合也能配合無怨言,可見真的是下了許多功夫啊!
書中重申了「我家沒垃圾」提出的5R為行動指南。5R就是拒絕Refuse、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Recycle和堆肥Rot。這5R從前到後是數量上從大到小,也就是說最多的應該是拒絕。這個就是斷捨離第一步:斷。只要勇敢地對許多東西說不,就能避免讓家裡凌亂,同時也減少了垃圾量。 第二步則是減量,也就是捨。但作者們在這裡說:不要盲目地丟掉,你沒用的東西也許是別人的寶。多花一些心思,拍賣或是送人或是捐贈,就能讓物品的生命延續。
再來重複使用則是要避免一次性垃圾,例如外帶咖啡自帶環保杯、買菜自帶購物袋等。這裡Joy就被作者啟發了。很多Joy糾結不能不買的東西例如化妝品、面霜等等,作者解決辦法是:上網買二手的。的確阿,這些二手商品已經被製造出來了,已經使用了地球的資源並排放了污染,現在居然不受喜愛面臨被丟掉的命運。如果你買下這些你需要,但對目前使用者不適合的東西,並且珍惜地把它用到極致,這不是更符合環保精神嗎?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這5R看似困難,其實都只是一些習慣小微調就能做到。作者也說,專注在前三個,拒絕用不到的、減量需要的並且重複使用,就能大幅減少垃圾量了。做到前三個後,其餘的能回收的回收,不能回收的做堆肥,最後真正的垃圾應該少之又少。
這本書讓Joy感覺對零垃圾重燃一線生機。原因是作者們描述到許多地方的通融與不執著,勇敢的把沒做到與做不到的地方赤裸裸地寫出來面對讀者。相較於許多作者讓讀者感覺他們是那個領域的完人,這樣坦白的作者反而更親民、更讓讀者產生「我也能試試看、不必苛求自己」的動力。像是作者會大方承認無法接受用小蘇打粉加椰子油刷牙(我也真的沒辦法),但是會把牙膏後面剪開用到一滴不剩。還有被問到可以重複使用塑膠袋嗎?也很阿莎力的說當然可以,把家裡剩下的塑膠袋通通一口氣丟掉反而很不環保。重點是重複使用已有的塑膠袋,讓它們慢慢消耗掉,同時絕對不要產生新的塑膠袋。
另一個很困擾Joy的問題是住家附近沒有無包裝商店。Joy很認真地上網查找過無包裝商店,但都實在太遠,無法作為日常購物的據點。關於這點作者也在書中給予回應,無包裝之路是禮貌的與店家溝通出來的。自備好容器,跟住家附近的店家溝通是否能無包裝購物,慢慢在生活中找到能配合店家。
還有一點Joy很擔憂的是,市面上所謂的「環保商品」真的是目不暇給啊!像是環保購物袋、環保杯、餐具或是人手一個的飲料杯提套等等,只要行環保之名,就會有消費者買單。但是作者跟大家說,如果你需要這些東西,請先看看家裡有沒有可以用的,或是有沒有家人不用閒置的,甚至有沒有二手的可以買。如果只是盲目地買了時下最流行的環保用品,就完全失去意義了。我們追求的是更少的東西需要被製造出來,更少的東西成為埋了永遠不會爛的垃圾。
Joy最感動的,是作者提供了另一種審美觀。不要覺得家裡既有的東西舊、難看、不流行。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它陪你去過的地方、發生過的事,讓這個物品對你而言是有意義有感情的。若是真的醜到不想用或老到不好用,也請多花一些心思想想能不能DIY改造一番,加入了個人的巧思後,成為跟你最速配的環保商品。當然,如果你選擇購買,一定要確定你是精挑細選,找到能陪你很久很久的伴侶。
以上是這本《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裡,Joy最喜歡的一些觀點。當然作者描述他們零垃圾的經歷也非常生動有趣,值得一讀。希望大家在讀這本書時,思考一下看看有什麼是自己可以採用的。像是困擾Joy很久的衛生紙,Joy真的做不到不用衛生紙擦屁股,但不用衛生紙擦吃飯時滴落的湯汁或餐後擦嘴,改用抹布擦桌子、手帕擦嘴則是靠一點練習就能做到。要訣就是讓使用流程非常順手方便。桌旁不放衛生紙,改放一條抹布,口袋裡不放袖珍面紙,改放一條手帕。隨手一抽擦滴落的醬汁,桌子就會乾乾淨淨,用餐心情愉快。但這樣便利的代價就是地球資源的消耗及汙染。只要改變一點點,就能減少幾包衛生紙被製造出來、幾棵樹被砍下。
救地球真的不是靠巴黎協議或瑞典少女,而是你我每一個地球公民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動作後的覺知。有沒有減少垃圾的選擇?養成隨時問自己這個問題的習慣。垃圾越少,下一代的地球越美麗。也許我們還做不到零垃圾,但我們絕對能從今天起減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