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你不能談論鬥陣俱樂部,否則你會發現世界並不正常
Photo Credit: IMDb

【一週E書】你不能談論鬥陣俱樂部,否則你會發現世界並不正常

文/犁客

「規則一,你不能談論鬥陣俱樂部。規則二,你不能談論鬥陣俱樂部。」

看過電影《鬥陣俱樂部》的觀眾大約都會記得「鬥陣俱樂部」的前兩項規則,沒看過《鬥陣俱樂部》的話不是太年輕所以應該要補點進度,就是錯過了好東西但不自知。但說起來《鬥陣俱樂部》這電影雖然有好導演和好演員,但當年的確賣座普通,它是靠後續同好之間口耳相傳和DVD市場才變成某種「你一定要看」的片子,一如早它幾年的《刺激1995》,票房不怎麼樣,但後勁超強。

不過《鬥陣俱樂部》不是《刺激1995》那種用負面環境(罪案和監獄)反襯正面力量(贖罪和希望)的電影。要說《刺激1995》是某種能讓人覺得世界仍有良善的經典,《鬥陣俱樂部》就是部怪異的邪典,它既惡搞又正經、既頹敗又激進、既崇尚暴力又唾棄暴力、既獨裁又無政府主義。文青可以替《鬥陣俱樂部》想出一千種形容詞(想不出來表示文青程度尚未完足)、犬儒主義者、革命分子、煽動家和邊緣人都能在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樣的形容或許會讓你覺得《鬥陣俱樂部》是部讓各種人都爽的大雜燴,但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它其實是部挑釁所有信念、讓各種人都不爽的大集合。

不瞞你說,倘若你讀了電影的同名原著、由帕拉尼克所寫的《鬥陣俱樂部》,這種被惹毛但同時又爽到的感覺,會更明顯。

帕拉尼克的小說,無論長篇短篇,初讀時會有點困惑──困惑不會來自字句(他的字句直接有力又好懂),而是來自情境,你會有點像莫名被扔進播到一半的影集當中,一時搞不清楚迎面走來這人是好是壞是主角還是龍套。但讀著讀著,到了某個環境,腦子裡會忽然「喀」地一聲發現「媽呀,原來是這麼回事!」,而在此同時(甚至在此之前),那些惹毛和爽就湧了上來。

帕拉尼克大約看一切都不順眼,所以你總能在他作品嘲弄的對象裡找到自己也討厭的目標,但也總能在他作品嘲弄對象裡找到自己蠻認同的目標;但帕拉尼克大膽、腥膻不忌、完全沒有觸怒任何底線的考量、黑暗但又荒謬到近乎爆笑的情節發展,又會讓你一面哼哼地噴著氣一面繼續讀下去──畢竟他連自己都看不順眼,他在2019擔任編劇、以圖像小說形式出版的《Fight Club 3》,直接把成名作《鬥陣俱樂部》那個真相大白的結局整個翻掉。

革命的那一天》也是如此。

社會理論相信人類史上的重大紛爭都來自數量太多、想奪上位的年輕男性,而千禧世代的年輕男性數量很多,完全符合這個理論裡的紛爭來源,所以早就被國家安排要送上戰場然後一舉炸死。與此同時,有本神祕小書正在煽動另一場革命,當權者將被推翻,所有歧視將不復存在。

但美麗新世界是否真將從此到來?

陰謀論、民粹主義、假新聞、極端分子⋯⋯這些東西萬花筒似地在《革命的那一天》裡接連登場,一方面讓人想起《鬥陣俱樂部》當中想要顛覆資本社會的摧毀行動,一方面讓人驚覺:對啊這些誇張的東西其實就在我們生活裡頭啊啊啊!

不能談論鬥陣俱樂部」的原因在此。帕拉尼克的荒唐瘋狂其實就是從某個角度看現實世界。搞不好還是個更誠實的角度。所以怪的不是他的作品為什麼可以把所有人惹毛同時讓所有人很爽,而是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為什麼會認為自己正常。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延伸閱讀:

  1. 要怎麼把懸疑情節搞得更恐怖?
  2. 連一點「騙小孩」的意思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