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挑戰網路賣酒 「生活市集」能否過關?
文 /吳志彥
「網路賣酒」這個議題,從2011與2015年就由酒類協會相繼向主管機關提出修法建議,2021年更因台北市議員的提案,主管機關又再次邀請各界重新研擬,不過最後還是沒有通過。但網路賣酒這件事,其實也不用討論了,因為檯面上早已熱鬧滾滾!
為什麼大家寧可冒著被罰的風險,也要在網路上賣酒?而知名電商「生活市集」也在2022年1月11日以現代科技「人工智慧身分認證系統」的方式,直接挑戰菸酒管理法第30條的規定,到底「生活市集」會不會成為全台灣唯一合法賣酒的電商呢?

關於這個問題,有幾個值得進一步探究的方向:
一、菸酒管理法第30條怎麼解釋?
「酒之販賣或轉讓,不得以自動販賣機、郵購、電子購物或其他無法辨識購買者或受讓者年齡等方式為之。」一般普遍認知只要有辦法確認年齡就符合法規,但國庫署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定只要消費者在網路上選購酒品並完成送出時,買賣雙方表示意思合致,即契約成立,後續無論店家親送或自取確認年齡都屬違法。
但就法院判決,卻允許在便利商店以電子系統點選酒品,並在店內自取,顯然自打嘴巴;而臺北市政府也曾經在公報上指出,凡線上詢價酒品者不罰,但過去法院卻把詢價認定為意思表示合致,也就是法院完全不屌台北市政府!
二、市政府肯定開罰 法官怎麼認定?
對於管理單位而言,「生活市集」肯定會沒有理由直接先被開罰,然後管理單位再把責任丟給法院去認定。就本人跟法院交手多次的經驗,如在下單前與收貨時,得以舉證確認年齡之方式,基本上就符合該法條,可以輕鬆過關。
但亦有另一派解釋,無論確認年齡與否,只要用電子購物方式進行酒品交易,就是違法。這就是該法條解釋不清的地方,所以遇到對的法官很重要。
三、開放後的自由市場?
「生活市集」這次的確做足功課,在辨識身分與年齡上善用科技,如這次真的安全過關,相信其他大型電商將會紛紛加入戰場;而代理商也不可能錯過這個直接銷售,且可以蒐集消費者資料的機會,酒業銷售方式將會重新洗牌,實體店家也將會面臨一波倒閉潮……,但我預期政府將會大力阻止。
四、網路賣酒的利與弊?
網路銷售是世界浪潮,遲早都會開放,躲也躲不過,但政府卻遲遲不願意去面對,這只會讓台灣的網路經濟更加落後。但只有要配套措施,為何不能開放?
在利的方面,網路購酒大部分比例是送到家中,這不就等於減少外出酒駕的機會,而政府又可藉此了解購酒群族的輪廓,進而精準投遞「酒後不開車、飲酒過量有礙健康」的宣導,甚至在稅收上也能夠有進帳。不信你去問問到酒專買酒的消費者,有多少人會拿發票?
至於弊的部分,就需要配套措施來明令禁止。現今社會無論成年或未成年取得酒品相當容易,去便利商店買酒時會看身分證的有多少?請政府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將網路購酒行為納入法規管理,豈非更有利?
※ 本文摘自《酒訊Wine & Spirits Digest 02月號/2022 第188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