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孤獨危機蔓延,您感受到了嗎?
Photo Credit: Unsplash

【讀者舉手】孤獨危機蔓延,您感受到了嗎?

文/Joy Yang

隨著新自由主義的興盛,人們開始把自己的精神著重在自己身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孤獨」的感覺開始蔓延。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撰寫的《孤獨世紀》講述孤獨對個人、政治、社會和人工智慧等面向造成的影響。

從政治的角度

隨著川普、普丁和勒龐等政治家的出現,民粹主義的議題開始變成熱門話題。民粹主義的支持者認為自己的聲音沒有被傾聽,是被社群邊緣的個體,而此時右翼民粹主義的政黨剛好提供他們的歸屬感。議題像是移民和種族差異間的議題是右翼民粹主義的政黨喜歡提起的,因為他們深知藉由分化、仇恨其他種族,對於金錢、政治或社交上缺乏安全感的人可以藉此重新找回自尊。孤獨成為民粹主義蔓延的一個因素。

從城市的角度

近年來,城市中把人們分開的建築日益增加。在公共空間,為了減少遊蕩者,拒絕提供座椅;在工作場所,為了節省成本,公司大規模地採用開放式辦公室。然而這些設施皆讓人們產生疏離感。城市的人們變得忙碌,在世界上富裕的國家中,人們走路的速度比較貧窮的國家的人走路速度快很多倍。談到此議題,筆者想對比一部電影《鐘點戰》(In Time),劇裡的角色都有一個手錶,從二十五歲開始,手錶上會顯示手錶的主人還有多久會死亡。時間被當作交易的工具,較窮的人因為缺乏時間所以會用跑步代替走路,有錢人則反之。書中和電影提出的論點剛好相反,其中的原因純粹是因為電影並沒有考慮到生活中的許多變數,還是自由主義的發展人們的慾望無窮?

從人工智慧發展的角度

人們藉由和機器人相處減少自己的孤獨感,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已慢慢從助理的角色變成朋友。赫茲提出一個關鍵的論點,在人們賦予機器人人類的特質下,人們若沒有善待機器人,可能會複製對機器人的舉動到和人類的互動中。尤其是機器人對於使用者要求很少,不僅加劇在現實生活幻想,也讓使用者失去包容和挫折容忍的能力。

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成為主管選擇、評量員工的工具。當應徵者面對的是判斷表情的程式,而非會給你眼神交流的面試官;當員工被要求戴上測量工作績效的手錶,卻不考量員工被侵犯的感覺,此舉動不僅造成老闆和員工擴大權力不對等擴大可能性和員工為了取得評分機上的高分,在做出行動前自我審查,逐漸失去自信。文章中作者有提到利用公開資訊可以減少民眾對自動化造成的不安全感,然而現在有很多設計者本身已經無法掌控整個人工智慧的發展。

但筆者認為,人工智慧在選材方面造成的影響是利大於弊的。例如:知名電影《魔球》(Moneyball)裡撰寫的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找到具有潛力的棒球員。

結論

在書中有個孤獨量表讓讀者判斷自己是否孤獨。其中一個問題為「有你是否常覺得和周圍的人有很多共通點?」若依照題目的敘述,隨波逐流的人是不是就不會感到孤獨?我認為,「孤獨」是很抽象的詞語,然而孤獨造成的影響卻是如此的真實。閱讀《孤獨世紀》時我喜歡諾赫茲在每一段後面都會提出鼓勵的話語和解決方案。她告訴讀者,儘管孤獨危機蔓延,但只要我們能夠多留心在周遭的事情、多投入社群中和重視交流的重要性並且帶著民主素養的精神。

筆者認為,作者連結部分議題和孤獨的關聯性時有些牽強。即便如此,身處在孤獨世紀的我們仍需要更重視我們身旁的議題,就算孤獨只是造成民粹主義擴散、人們缺乏社交能力的因素之一,人們還是要清楚意識到孤獨對人類的影響。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孤獨的氣味:

  1. 每個人都找得到自己的歸屬,每個人都將在那裡發現自己的孤獨
  2. 就算生活在這個孤獨的世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