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優雅翱翔,踏實築夢──讀《飛行的奧義》
Photo Credit: Unsplash

【讀者舉手】優雅翱翔,踏實築夢──讀《飛行的奧義》

文/翁玉玲

飛行的奧義》取材於真人真事,作者本人的親述讓整本書的內容扎實、引人注意,很多人對於組裝模型飛機這樣的童年嗜好並不陌生,作者除了讓它成為興趣,在父母的支持之下,將熱愛之情化為動力,最終真的成為可以飛向天際的專業人士。

飛在空中卻很踏實

在正式成為飛行員時也曾經嘗試過其他的工作,在摸索和努力之中確認自己想以飛行為長遠之路,也正是因為有這段確定期,作者雖然入行較晚,心境上卻更加篤定,在長途飛行工作並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一般來說,乘客可能關心他們的時差,在飛行員看來,更需要適應的是地點的移動所帶給身體適應上的變化,因此有時他們轉換的停留處反而不是航站而是車站,多少可以避免讓自己處於地域改變時印象分割的不適。

將美好分享出去

藉由工作體驗理論和實務的落差,從航行的路徑途中享受高空區的大自然變化,以及因可以常接觸所喜愛的城市而興奮不己。此外,人們眼中的地圖在飛行航線又是另一種解讀,飛行員彼此交換飛過的實際旅程圖,往往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資訊。

談及童年回憶對飛行的嚮往,衍伸到進入航空業後周遊各國時,還能讓家人回想起過去遊歷的美好,有趣的是,身為愛好翱翔的飛行員,平常的運動嗜好卻是鍾愛地面健行,頗符合人對職業與生活相互平衡的習性。

飛行員日常趣味點

英文是航空業溝通上的基本語言不稀奇,有趣的是在飛行的經驗裡,常能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方像是航站名稱是用非正式國歌名來取名的,有些航站的名稱串起來就像是歌詞,有些航站則被刻意取成食物的名字,守護島嶼的燈塔則常勾起詩人的靈感,往往成為他們創作的來源。

求職和訓練過程中的收穫是認識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工程和飛行藝術的課程翻新了過去的思維,模擬機雖然無法取代真正航行經驗,卻是非常需要的基本功,首度單飛則考驗著每位新進人員的訓練成果。飛行員要通過許多專業考試,才能讓自己未來的選擇更多元化,不會受限於短程長程、不同機型。平時他們也會像開車族一樣研究各種車商和車款,喜歡討論新舊機種,而且裡裡外外都不放過,像是科技設備、暖腳機,喜歡解析各種功能,也很注重設計美感。

安全飛行

例行性的檢查和機組人員的警覺性是很重要的,在慣性系統和GPS尚未發展前,飛行員面對在空中迷途的解決之道是天文航海法和六分儀。實務上必須靠自我精進的地方有很多,像是音速與馬赫,諸如此類的知識補給,都是要撥出額外的時間去努力的。

看似無聲無息的空氣,對飛機而言是助力也是阻力,飛行員必須掌控好飛行高度、距離、溫度、速度和壓力評估,並了解飛行路線上的風向。善用目視飛行和儀器飛行,注意大自然的變化,正確使用機密的儀器來輔助、測量較正確的實際情況,以利飛行上的安全。

在每次出勤繁忙的勤務中,每個人都必須恪守自己的工作和責任,文中特別提到空服員與乘客醫護的重要性,以及有些機師會支援醫療任務,這段故事讀來有些感人,也有些驚悚。在無數高空移動的日程裡,作者最感動的是看到移民,這既是源自於其家族背景的移情,也是對人們因追求未來而勇於遷徙的欽佩。

飛行途中享受看美景也是吸引許多人投身航空業的理由,不同於航海與地面行車,高空中的視覺饗宴讓人流連忘返,《飛行的奧義》沒有浮誇的字句,像是手記般記錄下的點點滴滴,讓所書寫的事物看似遙遠卻能引發他人閱讀的興致,文章中還解開不少一般人對於飛行工作和其從業人士的種種疑問和猜測,打破許多外界的刻板印想,感受到作者對自己志向和職業發自內心的熱情與責任感。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飛行時的事:

  1. 覺得飛機餐難以入口?問題其實不在餐點上
  2. 【Gene思書軒】飛機的機翼其實是用強力膠黏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