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舉手】人生從來不會卡住,只是你可能有了錯誤想像──《自轉公轉》
文/寓言家
你認同人生分成各種階段嗎?你認同在人生中不同階段下,我們應該要完成不一樣的任務嗎?《自轉公轉》這本小說當中,藉由主角小都的視角、許多生活細瑣事件的堆疊,仔細去思考關於人生當中,我們可能共有的矛盾與抉擇:是否應該盡早結婚?如何選擇自己結婚的對象?該不該生小孩?一份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要跟父母住還是自己獨立生活?⋯⋯但比起主角小都在故事中次次的自我探問,我們看見更多的,卻是自己在生命中,也曾次次出現這樣子的矛盾,而面對這些矛盾,我們都是如何思考、又是如何走過的呢?
這個故事在說些什麼?
三十二歲的女主角與野都(小都)原本在東京品牌的服飾店擔任店長的工作,卻因為母親的更年期障礙需要有人協助照料,在與父親討論過後,決定回到父母的老家一同居住,於是在家裡附近的暢貨商場擔任約聘職員的工作。在暢貨商場工作時,小都遇見了在壽司店的貫一,兩人成為了情侶。
但與此同時,小都發現自己的生活在各方面都被卡住了:面對生病的母親,她無法全心投入自己的生活也放不下家庭的責任;面對工作,職場上的複雜關係,讓她迷惘又筋疲力盡;面對自己該結婚的年紀了,交往的人卻看似不是個理想的結婚對象。這樣子被卡住的人生,呼應了小說的題目「自轉公轉」,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造就了晝夜與四季的變化,小都自身自轉的團團轉之外,還要面對一個更大的恆星、更大的社會價值觀而公轉著──這就是我們的人生,非常自然的運行著。
社會價值與幸福的想像
不需要一心一意想著幸福,老是鑽牛角尖,總想著非獲得幸福不可的話,只要遇上一點不幸也會無法容忍。人生就算有些不幸也無所謂,畢竟不可能盡如人意。
這句話在故事的結尾做了很漂亮的收束。社會上給了我們很多不同的觀念和價值,彷彿遵循了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男主角貫一在小說當中提到了拉普拉斯惡魔與近代的量子力學,已經說明了人生沒有所謂「正確的答案」。
以前認為應該要「男主外女主內」,認為要盡早結婚生子才會幸福,更詳細的內容,還包含尋找對象應該要符合哪些標準,才能夠達到結婚的門檻⋯⋯當我們沒有順著這個普遍的價值觀去行走,就擔心自己是否會面臨什麼樣的噩運?小都的爸爸與媽媽因為貸款買了新的房子,卻沒有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兩人奉行著以往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導致父親長期過勞,卻說不出口;小都被三十多歲應該要結婚生子的觀念推著走,卻從來都不曉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是羨慕著朋友,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活。被這些無法與時俱進的觀念綁架的時候,總會在不停追尋當中迷失了自己,忘了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是想著「為什麼自己做不到」?長久之成為了一種對自己的壓迫。直到小都的父母決定擺脫房貸、把生活過好,直到小都離開貫一、好好思索之後,明確知道不會有完美的生活,只有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才有可能把生活過得更好。
人是複雜多面的
在小都的眼中,母親是一個情感淡薄、對自己不太關心的母親,甚至有點固執古板;但在母親的視角當中,我們卻可以清楚看見母親省思能力之強、對女兒的觀察有多細微深入,絕對不是一個冷淡的人。
作者對於小都男友貫一的刻畫更是複雜。小都不斷在與貫一相處的過程當中,發現許許多多的矛盾。小都眼中的貫一在一開始相識時是個沒禮貌的壽司店店員、感覺像吊兒郎當的小混混。一直到後來才發現,小都看見貫一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表現成熟與穩重,但是又無法不在意貫一只有國中畢業的事實,以及待業半年的處境。小都聽見了貫一許多的流言蜚語,小都也知道貫一當過災難的現場志工;小都知道貫一過著拮据的生活看似渾渾噩噩,但也知道貫一為了付父親安養院的費用每個月都要花一大筆錢。貫一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是個好人還是壞人?他是善良還是邪惡?人,真的可以這麼輕鬆去定義嗎?
讀完這本小說之後,可以發現作者非常熟稔的運用各種不同的視角轉換、更多的細節揭露,來呈現出一個人的複雜的面貌。人本來就是複雜的,而且人都是多變的。整個故事從一開始到結尾,我們也看見了每個角色在其中的掙扎與成長,讓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得彷彿站在我們面前一般。
煩惱與共鳴
我們很容易因為在這部小說中得到共鳴,因為我們在人生的相似階段,面臨到相似的處境。在家庭、工作、伴侶之間找不到平衡,每天日常的繁瑣事務又件件襲來,只是想把生活過好就足以令人苦惱。這部小說討論的面向眾多,就性別而言,我們可以看見女性在婚姻中遇到的困境、但也看得見男性在婚姻中背負的壓力;就職場而言,我們看得見男性主管性騷擾後全身而退的職場性霸凌;就家庭而言,我們看見以往家庭的責任對子女的綁架和束縛。雖然小說利用細碎的日常瑣事,堆砌起故事的整體情節,但如此更能將人與人之間難以互相理解、複雜矛盾的性情,描寫得更為細膩、動人,也讓讀者能在作者溫柔的語調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和感動。